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但在遵義會議作用的具體評價中,普遍的表述是說,遵義會議改變了中共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而關于政治路線問題,一般的認識是:遵義會議沒有提出和解決政治路線問題。
但是仔細推究,上述說法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政治路線和組織問題、軍事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很難說解決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與政治路線無關聯(lián),因為政治路線是各種問題的核心,統(tǒng)領組織、軍事等問題。二是,關于遵義會議,人們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評價,就是“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如果說政治路線沒有改變,遵義會議后仍然延續(xù)過去的政治路線,那怎么能說“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呢?因為“‘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表現(xiàn)在政治、組織、軍事等許多方面,而首先和集中的表現(xiàn)就在政治方面,組織、軍事等方面的錯誤是和政治路線緊密相關的,甚至是由政治路線決定的。
出現(xiàn)如此疑問,實際上就提出了一個如何認識遵義會議作用,特別是遵義會議與政治路線轉變關系的問題。這是一個涉及如何認識和評價遵義會議作用的重要問題,有著值得討論和澄清的必要性。
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嚴重挫折,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的破產,它已經難以為繼了。遵義會議在集中批評“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過程中,實際上否決了其整個路線,包括其政治路線,這是遵義會議的一個重大成果,也是會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需要強調的是,遵義會議決議對“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集中批評,最后歸結到了從政治路線角度批評的高度。決議指出:“政治局擴大會認為反對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的斗爭,是反對黨內具體的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這種斗爭在全黨內應該開展與深入下去。”被定性為“機會主義”的錯誤,現(xiàn)實中造成嚴重失敗的路線,遵義會議后還會繼續(xù)執(zhí)行嗎?所以,它的廢止是一種必然。
正因為遵義會議后廢棄了過去的錯誤路線,因此毛澤東后來指出:“遵義會議,實際上變更了一條政治路線。過去的路線在遵義會議后,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都不能起作用了”。而“過去的路線”“都不能起作用了”,這既為黨探索和制定新的政治路線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是現(xiàn)實需要對遵義會議后的中共中央提出的必然要求。廢止過去的路線,就必然要實行與之不同的新的路線(雖然新路線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個形成的過程),這是事物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
遵義會議改變了過去的政治路線,是確定無疑的。那么就需要解答一個問題:為什么遵義會議沒有否定“左”傾教條主義的政治路線?遵義會議決議寫道:“一年半反對‘圍剿’的困苦斗爭,證明了黨中央的政治路線無疑義的是正確的。”所謂遵義會議沒有提出和解決政治路線問題的看法,就來自于此。
目前關于此說的原因,大致有三種觀點。一說是“時間緊急論”,在緊急的戰(zhàn)爭形勢下,黨內沒有時間在遵義會議上展開對“左”傾教條主義的政治路線的批評;二說是“毛澤東的策略論”,為了集中力量、減少阻力,解決軍事領導權的問題,毛澤東有意不批評“左”傾教條主義的政治路線;三說是“多數(shù)人認識未到位”,與會的多數(shù)人沒有深刻認識到“左”傾領導人的政治路線的錯誤本質,因此毛澤東等在遵義會議上對其提出的全面懷疑和批評不能實現(xiàn)。三說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根本之點恐怕還是與會者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