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歷史事件終不會為歷史的煙塵所掩蓋。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足跡及其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最終從中國延伸到世界,為人所敬仰。
1935年5月,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雜志刊登了弗雷德的《在中國紅軍的前線》一文,首次報道了紅軍自蘇區(qū)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7月,蘇聯(lián)《真理報》先后發(fā)表了《中國紅軍的英勇進軍》《司令員朱德》《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中國紅軍的作戰(zhàn)活動》《中國紅軍的順利推進》等文章,報道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等指揮下,英勇作戰(zhàn),突破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進軍的消息,盛贊長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義、自我犧牲精神、大無畏氣概的卓越范例”,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注意。到達陜北后,紅軍迎來了第一個到蘇區(qū)采訪的外國記者斯諾,真正開啟了長征國際傳播的大幕。斯諾從延安回到北平后,先后向上海的《密勒氏評論報》《大美晚報》、北平的《民主》雜志等英美報刊投稿,并在美國的《亞洲》《新共和》《太平洋事務》《紐約太陽報》等刊物發(fā)表了有關紅軍長征的動人故事及蘇區(qū)真相的一系列報道,向世界真實、客觀地報道了紅軍長征的相關情況,擴大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國際影響。之后,不少外國記者紛紛到延安采寫紅軍長征有關事跡,使長征成為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為世界人民所知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