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四運動的科學追求:社會主義的中國道路
“五四”的科學精神不僅是自然科學,更主要是救中國、發(fā)展中國的道路探索和選擇的問題。五四運動的性質和目標是救國愛國、振興中華。“五四”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就是民主與科學,要靠人民民主來聚集救國強國、振興中華的中國力量,除此之外,還要靠科學找到一條救國強國、振興中華的中國道路。所以,五四精神的科學不只是、甚至不主要是自然科學,而是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真理探尋和道路探索。“五四”的科學精神最根本的內涵是:什么樣的救國方案、救國道路才最科學,要通過思想解放尋找一條正確的可行的救國之道。
近代以來,中國人一直在提出、在探索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中國夢,有為振興中華而“吶喊”,有為找不到出路而“彷徨”,更有苦苦的上下求索。“五四”前后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先進知識分子倡導和傳播各種新思想、新思潮,各種思想、主義、思潮和方案爭相登場、相互碰撞,各種主義和方案相繼提出、論爭不止。他們都是就怎樣才能救中國、改造中國、振興中華的根本問題,從不同角度尋求和提出方案。
這些方案有實業(yè)救國、工業(yè)報國、教育救國、軍事強國等,更多的是社會變革的道路方案,如宋教仁迷信西方議會政治道路,嚴復搬來“進化論”喊出驚世駭俗的“物競天擇”,胡適倡導改良性質的實用主義,梁漱溟提出依靠傳統(tǒng)文化改造中國,還有當時較受歡迎的各式各樣的無政府主義。中國人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中,艱難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救國學說和主義,反復比較過各種各樣的強國思路和道路: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工團主義等,結果都不行、都不靈。
五四運動高潮之后,越來越多的人信奉馬克思主義,認定社會主義是拯救、改造和發(fā)展中國的最有效的途徑。1921年,在新民學會討論改造中國方案時,毛澤東提出,在各種方案中,社會政策,不成為辦法;社會民主主義,保護有產階級;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如羅素所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資本家。這些都是“永世做不到”的救國方案,只有“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正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所以,那些后來成為著名共產黨人的青年人才選擇了社會主義。五四運動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逐步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認識、歷史選擇和現(xiàn)實勝利。
總之,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大進步,當時的先進分子以及后來隨之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在自覺地、艱苦地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探索一條科學的正確的救國救民、復興民族、振興中華的道路。
90多年來,五四運動的科學精神也成為我國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本著科學的態(tài)度,不斷進行道路思索、探索,先是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的正確道路,然后又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終于走出了一條實現(xiàn)中國夢的科學道路、正確道路、寬闊道路。
四、當代青年應該怎樣紀念“五四”,實現(xiàn)中國夢
五四青年大都在20歲左右,即使他們的老師也不過30歲左右,風華正茂,群星燦爛,正像毛澤東所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青年興則中國興,青年強則中國強。現(xiàn)在,“五四”已成為歷史,但五四精神還在傳承,我們當代青年應該怎樣紀念“五四”、發(fā)揚“五四”呢?
1. 當代青年要有理想、有志向,但要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統(tǒng)一起來。我們紀念“五四”、發(fā)揚“五四”,就是追中國夢、圓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到了“五四”,出現(xiàn)了新氣象,迸發(fā)出了新活力,這種新氣象、新活力來自有理想、有目標、有志向、有抱負。青年就應該這樣,要有夢想,要有理想,要想做事,要敢于做事,要朝氣蓬勃。有人說,年輕的時候是做夢的年代。青年有理想、有夢想是正常的。“五四”就是一個做夢的時代,五四青年都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都有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使命感。
五四青年的理想、志向是大理想、大志向,個人的理想是和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連在一起的。繼承五四傳統(tǒng),發(fā)揚五四精神,就要在民族的命運中來談個人的進步。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對弟弟鄧墾講:“國家發(fā)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這句話平平淡淡,卻是大胸懷、大境界、大理想,把國家和個人、事業(yè)和個人的關系說得很透徹。毛澤東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詩句,也表達了這種關系和境界。習近平同志講中國夢和個人夢的關系,講的也是這種關系和定位。因此,我們說,個人夢和中國夢就像是風箏和風的關系。風越大,風箏才能飛得越高。如果民族復興的天風浩蕩,個人進步的風箏就能飛得高、飛得遠。
2.當代青年的理想與志向要以主義的信仰為內核。人要有大理想、大抱負、大志向,這個大理想、大抱負、大志向的“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與中國夢連在一起。二是小我變大我,青年要相信自己,但更要依靠人民。民主不僅是個人的自由,更是人民的地位和力量。三是要有主義、要有信仰。鄧小平強調,年輕人要做“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有理想和有紀律最重要。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之所以能戰(zhàn)勝千難萬險取得勝利,就是憑著一股理想、一股信念支撐自己。
我們現(xiàn)在紀念“五四”,首先是要講主義,要講信仰。講理想,要堅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把個人夢同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在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斗中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3. 當代青年要實踐,要立足于中國這片土地、這個實際,不斷探索、求索、思索,不斷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追夢、圓夢要實踐、實干。理想、夢想不僅在將來,更在腳下、在當下、在現(xiàn)實。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說過一句名言:“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所以,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要實踐就有挑戰(zhàn)、有困難,實現(xiàn)個人夢、中國夢,有困難、有壓力。有人說,對未來的想象依賴于現(xiàn)實的苦難,二者是泉與涌的關系:苦難有多深,噴涌就多高。當代青年在投身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美好夢想時,也要經得起挫折和失敗,抗住壓力,戰(zhàn)勝挑戰(zhàn)。
習近平同志在闡釋中國夢時,深情寄語廣大青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廣大青年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偉大的五四精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