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觸動了許多職場人的內心。旅行也總被當做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在退休或辭職之后,在偌大的世界里,用盡一生踏足每個角落。詩和遠方很美好,可是,只有有足夠的資本似乎才有資格去放縱追求。經濟獨立或許可以說來就來,可資本積累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了。

《破產姐妹》里事業(yè)剛起步的Max感嘆成功不易
投資熱引發(fā)了“錢生錢”經濟,倡導了多年的開源節(jié)流,卻在現(xiàn)行市場下,讓“開源”成功吸引了更多擁躉。那對于沒有時間兼職,不想冒風險投資,還想攢點小錢出去玩耍的年輕一族,“節(jié)流”想必是很好的方法。
33歲,辭職退休,工作6年,智慧儲蓄,然后,周游世界。這就是,Anita Dhake,一個普通的芝加哥律師,真實的寫照。相較于國人熱衷的資本擴張,她始終堅信“It’s more about your savings rate than how much you earn(你的儲蓄率比你賺多少更重要)”。她更確定,每個人都可以像她一樣,既不茍且生活,也要詩和遠方,因為合理理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接受 《福布斯》采訪時,她也毫不避諱承認自己世界觀和金錢觀在不斷擴大,當她意識到一個3萬美金的薪資對世界來說是比“巨大財富”時,也就肯定了“享樂主義” 和“停止購物”這對矛盾都應該被拋棄。無獨有偶,在中國的IT界和投資界的一些大佬,也流傳著一句很厲害的話:“只有當金錢不再影響你世界觀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夢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