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話長征
——寫在長征勝利8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
摘要:80年來,一次次回望長征,讓我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當年,黨的領導使紅軍創(chuàng)造了長征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今天,在黨的領導下,紅軍傳人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無愧于先輩的光輝業(yè)績!
楔子
什么是我們的初心,什么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答案在黨史軍史中,在最耀眼的長征史中。
那是一段經(jīng)典的血火歷程,那是一條綿長的精神礦脈,那是一面鮮艷的文化旗幟。
哲學家說,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那么,歷史的最后成果,就是命運——民族的、國家的、個人的命運。
80年來,一次次回望長征,讓我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
1、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檢閱
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
長征是什么?長征是一次偉大信仰的“路演”,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檢閱。
雪山嚴寒擋不住換個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濘纏不住草編的軍鞋,瀘定鐵鎖攔不住紅色的先鋒,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種理想。
在紅軍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紅軍行動中,血骨熬湯為理想。有了理想,漫漫苦難,鑄成耀眼的輝煌。
“一切為了蘇維埃!”這是紅軍將士勇往直前的根本動力;“一定要活著看到革命勝利!”這是紅軍將士頑強生命力的強大支撐。
當追求理想完全是一種自覺行動時,承受磨難便轉化為一種真正的幸福。
1936年夏天,法國傳教士薄復禮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他曾經(jīng)共處18個月的中國紅軍:“他們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天天不分晝夜地行走……但這些身著破衣、草鞋的年輕戰(zhàn)士還常常圍繞著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討論……”
“主義譬如一面旗幟”。只要旗幟樹了起來,就會應者云集,知所趨赴。
長征的開路先鋒楊成武將軍認為:“許多紅軍戰(zhàn)士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前途英勇無畏地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業(yè)。”
理想信念,是長征之魂,是事業(yè)之本。一條漫漫征途,見證著鐵血將士的信仰信念。
理想信念從哪里來?無疑是從先進理論、先進思想的滋養(yǎng)中來,從戰(zhàn)勝自我、戰(zhàn)勝困難的升華中來,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實踐中來。紅軍戰(zhàn)士回憶,長征初期,病后虛弱的毛澤東,即使躺在擔架上也專心致志地閱讀馬列經(jīng)典。
理想信念不是口號,而是實踐,是紅軍將士用雙腳、用生死、用戰(zhàn)斗展現(xiàn)出的。
路途標示理想信念。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6.5萬里:紅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其中5座經(jīng)年被積雪覆蓋,歷經(jīng)11個省份行程2.5萬里;紅二方面軍行程約2萬里,攻占縣城92座;紅四方面軍行程1萬里,三過縱深近1千里的草地;紅25軍行程近1萬里。
生命鑄就理想信念。一條長征路,是一條鮮血浸透的紅飄帶。4支長征大軍,出發(fā)時總人數(shù)為20.6萬,沿途補充兵力1.7萬,到長征結束僅剩5.7萬人,有16.6萬名紅軍將士戰(zhàn)死或失散在長征途中。
戰(zhàn)斗彰顯理想信念。在長征途中,共進行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近600次,僅師以上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就有120余次,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zhàn)……正是這樣的千錘百煉,催生了偉大的戰(zhàn)士、偉大的軍隊、偉大的精神、偉大的奇跡。
我們常講,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缺少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蹋了脊梁,冷卻血性。現(xiàn)在看來,紅軍將士最不缺的就是鈣。當下,我們要補充鈣質,沒有比長征精神更好的營養(yǎng)了!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最根本的是不忘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