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之貪財,在晚清無人可與其匹敵,堪稱“晚清第一貪”。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fā)《慶親王外傳》一文,稱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于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該報還爆料稱,慶親王僅在匯豐銀行一地的存款,就達到200萬兩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貪,與和珅不相上下。
末代皇帝溥儀關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為,有個最為尖銳的評價:“(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光緒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時被封為慶親王,又在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后一個鐵帽子王。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奕劻當了6個月的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是決定清廷命運的關鍵人物。
慈禧在咸豐年間與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為捉筆,奕劻雖無學問,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1884年(光緒十年),慈禧太后罷斥恭親王奕 ,本無實權的奕劻因緣得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并進封慶郡王。次年設立海軍衙門,受命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權位漸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無為,常為時人所暗譏。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后,奕劻仍任總理大臣。
1903年,榮祿病死,袁世凱得知奕劻將到軍機處任職,立即派親信楊士琦給奕劻送去1張10萬兩的銀票。奕劻假意推辭。楊士琦說:“宮保知道王爺不久必入軍機。在軍機處辦事的人,每天都得進宮伺候老佛爺,而老佛爺左右,許多太監(jiān)們一定向王爺?shù)老灿戀p,這一筆費用也就可觀。所以這些錢不過作為王爺?shù)饺螘r零用而已,以后還得特別報效。”聽了這番話,奕劻欣然收下了銀票。此后,袁世凱對奕劻“月有月規(guī),節(jié)有節(jié)規(guī),年有年規(guī)”,供奉不斷。袁世凱還和小自己17歲的奕劻長子載振結拜為兄弟,與奕劻套近乎。
奕劻果然如袁世凱所愿,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旋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于一身。奕劻為人貪鄙,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時人譏為慶那公司。
奕劻做事,善于猜測慈禧風向,“榮辱忽焉,皆在圣意”,慈禧對其很信任。與八國聯(lián)軍打過一仗之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而奕劻則視袁世凱為最可信賴的人,時常向他問計。奕劻、袁世凱兩人的勢力迅速膨脹,投靠奕劻父子、袁世凱門下成了不少人升官發(fā)財?shù)慕輳健?/p>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奕劻與袁世凱沆瀣一氣,一個掌朝,一個掌軍,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個“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軍政,大半北洋。甚至于袁世凱在1909年下臺,也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軍事上的壟斷地位,這無疑是為清朝的滅亡備好了掘墓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