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該不該燒,什么時候燒適宜,需要審時度勢,三思而后行。
習(xí)近平同志在福建任職時,專門告誡青年干部切忌“急于求成”:“如果是上級派你到某個地方去工作,要你干上三年五年,這時候,看的就不是你的‘三把火’,而是你的‘過山勁’了。”大凡新官上任,都有新抱負、新激情、新舉措,有一股狠狠砍上幾“板斧”的虎勁。這種工作熱情和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是如若把握不當(dāng)、過于心急,情況不明決心大,好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幾番猛火之后,很容易作出不靠譜決策、留下半截子工程。“治亂繩,不可急”,操之過急、求成心切,本身就孕育著失敗的危險。
慎燒“三把火”,不是說不讓燒。如果遇到急迫棘手的問題,上級派你去攻城拔寨,短期內(nèi)必須見到成效、拔掉“釘子”,那么該“燒火”就得“燒火”。但這“三把火”也不能拍著腦袋亂燒,不能只重結(jié)果不問過程、只要目的不講手段。
“燒火”并不難,難的是“拾柴”。柴不足而求火旺,無異于“求木之長而不固其根本”。新官上任伊始,應(yīng)該首先到一線搞調(diào)研、察實情,找準打開局面的突破口、破解矛盾的著力點。只有打好了“燒火”的基礎(chǔ),研究出“燒火”的辦法,才能做到“柴”足“火”旺,從而“燒”出成效,“燒”出新局面。
多用“過山勁”,就是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zhì)變必須有量變的積累。無論是立志改變一個單位的落后面貌,還是決心干出一番不俗的事業(yè),都必須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而不能靠“三把火”急功近利。綿綿用力方能久久為功。我們需要的是立足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而不需要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散漫。
多用“過山勁”,還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很多工作和業(yè)績,一任之內(nèi)難以完成,需要一茬接著一茬干、一任接著一任抓。面對新的單位和崗位,“接位”者更要有“接力”意識,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建功必須有我”的責(zé)任,不興偽事、不采華名,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