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當嚴懲村鎮(zhèn)一級腐敗行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深入推進扶貧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推出了許多政策和舉措,在消除絕對貧困、改善民生、實現(xiàn)共同富裕方面邁出了重大步伐。有了好的扶貧政策和大量的扶貧資金,但由于扶持對象不易定位、資金使用不易跟蹤,只要監(jiān)管稍不留神、紀律稍有松懈,腐敗就會乘虛而入。這樣一來,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就有可能“好事變壞”,扶貧資金無法落到真正貧困群眾的頭上。
村鎮(zhèn)一級是扶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扶貧工作的最終實施者。扶貧工作有無成效,常常要看村鎮(zhèn)一級的工作如何,而扶貧腐敗問題也常常出現(xiàn)在這一層級。一些領導干部在扶貧工作中不負責、無擔當,瀆職腐敗,故意放權,松懈監(jiān)管力度,吃拿卡要,優(yōu)親厚友,讓不良分子有機可乘,騙取扶貧資金。甚至有些人面對利益誘惑把持不住,動手腳、玩貓膩,將貪婪的手伸向貧困群眾的“救命錢”,挑戰(zhàn)黨紀國法,隨意挪用、截留、虛報、冒領、侵占扶貧資金。他們自認為處在扶貧鏈的末端,小侵小占也不會立案追責,以致扶貧腐敗屢治不絕,扶貧工作難有真實成效。
腐敗無分大小。“老虎”會危害黨和國家大業(yè),“蟻穴”也可以使“千里之堤”崩潰。在扶貧領域,級別無論大小,利害無論輕重,只要涉及腐敗問題和損害群眾利益,就應當一級一級抓,層層嚴把關。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政部門:“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要從嚴懲處。”這就要求我們從具體抓起、從細微抓起,根治基層扶貧領域腐敗??h、鎮(zhèn)不大,村、組不小,監(jiān)督工作落實到末端,扶貧條件精準到個人,扶貧項目公開透明,政策精準有力,下達明確自覺,扶貧工作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實現(xiàn)“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喚醒“沉睡”的扶貧資金
扶貧資金“跑冒滴漏”“沉睡”并不是新問題,幾乎年年審計年年有,不僅出現(xiàn)在國家審計的問題清單上,而且也存在于地方的審計報告中。
我國還有不少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下,還有不少兒童吃不上營養(yǎng)午餐,扶貧資金對他們來說就是“救命錢”??赡苤恍枰还P不那么多的錢,一個不那么閃耀的機會,他們就能走上新的奮斗軌道,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新生活。正因為此,看到本該成為“救命錢”的大批扶貧資金閑置,更讓人覺得痛心和憂慮。
拔掉窮根,只有資金當然是不行的,但沒有資金這個杠桿和支撐是萬萬不能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扶貧開發(fā)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要盡早喚醒“沉睡”的扶貧資金,治愈碎片化、低效化甚至無效化等頑疾,暢通扶貧“輸血”渠道,讓扶貧資金真正成為雪中送炭的“救命錢”。
扶貧資金閑置的一大原因是“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按照之前的體制機制,扶貧專項資金是通過各條線下發(fā)的,不只是各條線,各項目之間都設有資金柵欄,往往導致對口項目找不到,只能眼看著這部分資金躺在賬戶里呼呼大睡。這種資金利用的粗放化、碎片化在縱切面同樣存在,由于最基層的貧困縣、村等沒有扶貧資金使用的自主權和決策權,當扶貧規(guī)劃不符合客觀實際或者沒有做到精準化時,就使得上游轉來的扶貧資金下游沒法接或者接不住。
問題是發(fā)展的指向燈。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tǒng)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nóng)資金試點的意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為提升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助力。傾聽貧困地區(qū)人民的聲音,加速權力和資金的下沉,加速資金的統(tǒng)籌整合,才能讓“救命錢”真正花在刀刃上。
扶貧效果好不好,資金使用到不到位,不能光看各種數(shù)字和表格,關鍵是看人民群眾滿不滿意。基層政府有必要把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真誠接受群眾監(jiān)督。無數(shù)雙“雪亮的眼睛”將形成校準扶貧規(guī)劃的無形力量,讓規(guī)劃與實際情況更契合,還將成為堵塞監(jiān)管制度籠子漏洞的必要補充,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掃除扶貧資金使用中的灰色乃至黑色地帶。
扶貧資金閑置情況曝光之后,追責程序要跟上,對那些失職失責的不作為者、胡作為者,必須要嚴肅追究責任。一頭連著萬家燈火、民生冷暖,一頭連著小康目標、民族夢想,用更大的決心和智慧喚醒“沉睡”的扶貧資金,刻不容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