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媒體當成“自家的筐”,任性發(fā)言,不計后果;將網絡互動當作一種時尚,手到心未到,鮮做實事。官員觸網“媒商”低下,引發(fā)社會關注。(人民網8月4日)
所謂“媒商”,是指“媒體智慧”,主要表現(xiàn)有二:一是對待媒體的認知態(tài)度,二是使用媒體的行為能力。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群眾知曉率的不斷提高。在公眾從過去關注新聞發(fā)言人到如今關注政府信息公開的同時, 新媒體也為官員賦權,通過政務微信、微博,官員有了更多發(fā)聲渠道。官員和媒體的關系日漸扁平化、透明化,每個黨政機關干部都無法置身事外。“媒商”已成為公務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于整個執(zhí)政理念之中,貫穿在行政作為之中
然而,一些黨政官員“媒商”低下,部分雷人雷語追“個性”,比如云南某地州委宣傳部微博自稱“公主”事件和陜西某縣公安局官微一公職人員的“神回復”事件;一部分官員網來網去只知空談,比如云南某縣縣委副書記在微博上發(fā)文改廁事件。導致官員自身陷入輿情漩渦,還讓網絡問政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淪為空轉。
公眾對政務新媒體及官員公眾號的期待,從來都不是“看秀”,而是“看實”,看是否真心聽民意,看是否真誠聚民智,看是否真情解民憂。只有坦誠發(fā)聲、實事求是才能提高“媒商”,用制度來規(guī)范官員的“一言一行”,時刻注重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形象。
公職人員實名開設新媒體公眾號,一言一行都會被視作與職務有關,尤其在涉及政務話題時會被“放大”為官方代言。公職人員要善用網言網語,但不要雷言雷語,不迎合也不辱罵,采用平實且有人情味的語言與網民理性溝通。坦誠發(fā)聲、不卑不亢、實事求是,真誠與群眾交流,真心為群眾辦事,“走網上群眾路線”才能成為網絡“大V”,網民歡迎的“網紅”。
再好的坦誠發(fā)聲也抵不過制度,包括個人微信、微博在內的任何新媒體,身為政府的代言人,所言所行都沒有八小時之外,所以何時何地一言一行都要被約束。雷人雷語、不求實際、網來網去陷空談……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都不是個案,在對官員“媒商”監(jiān)管上,存在偏松、偏軟、偏弱的情況,才讓不少人成為“任我行”。規(guī)范制度只是提高“媒商”的第一步,還要經常性地對官員加強教育,提高“媒商”認識,杜絕“寧可沉默也不愿發(fā)聲,寧可回避也不愿走向臺前”的認識。
新媒體有利于及時傳播政務信息,有利于拉近官員與公眾的距離,更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加強官員對新媒體的認識,提高“媒商”,終需多管齊下,在言行上坦誠,行為上規(guī)范,將其“網紅”身份與本職工作結合起來,為民眾多辦事、辦實事。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