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
1934年的10月,中央紅軍出發(fā)長征,我們剛才講了,毛澤東同志只是一個中央政府主席,打擺子沒好,坐了擔架,隨中央縱隊長征。
毛澤東同志長征出發(fā),團結了兩個人,一個是張聞天,一個是王稼祥,左傾路線主要領導人之一,從左傾路線殺出來支持毛澤東同志,特別是加上周恩來,遵義會議成功了。遵義會議做了四條決定,第一,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大家一致?lián)碜o。第二,指定張聞天起草遵義會議決議。第三,常委中進行適當?shù)姆止?。第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黨內(nèi)常委分工,遵義會議五個常委,總書記張聞天,新選的,博古不當總書記,還是常委,周恩來老常委,毛澤東同志新選的常委,還有一個常委說是陳云,還有一個說法是項英,在中央蘇區(qū)沒出來,在中央蘇區(qū)打游擊了,但實際上只有五個人。那么最后常委分工,我們講了我們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常委要有人負責軍事,周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最后決策的負責者,這個說法很常見,周恩來是軍事第一把手,毛澤東同志是周恩來同志在軍事上的幫助者,毛澤東同志是軍事上第二把手。所以前面給同志們講的,遵義會議三駕馬車,三人中央,張聞天總書記第一把手,周恩來同志第二把手,毛澤東同志是周恩來同志的副手,第三把手。周恩來同志跟博古、李德談話說只有毛澤東同志能領導,所以遵義會議以后,實際上軍事、政治的大政方針是毛澤東同志拿主意,周恩來、張聞天擁護,那么這樣最后才保證了長征的勝利。
長征到了陜北以后,1935年11月3號,在下寺灣召開政治局會議,總書記張聞天提議,做出了三條決定,第一,對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的名義,讓博古負責,毛澤東同志不當中央政府主席了。第二,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同志任主席,周恩來同志、彭德懷同志任副主席,而且張聞天同志決定,大的戰(zhàn)略問題,軍委向中央提出討論,至于以后怎么打仗,毛澤東同志全權負責,他會打仗,我們不會打仗,怎么打仗,毛澤東同志負責,所以毛澤東同志非常高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