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資料圖)
趙一曼(1905—1936),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委。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端、李淑寧、李一超。出生于四川省宜賓縣白楊嘴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8 歲入私塾。五四運動期間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 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后進宜賓女子中學讀書,因剪短發(fā)而被校方開除。1926 年夏,加入共產(chǎn)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同年11 月,被黨組織送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女軍校學員。不久,叛軍進攻武漢,軍校生編為獨立師,在葉挺指揮下出發(fā)西進,她帶病參加了戰(zhàn)斗。1927 年夏,武漢政府反共,她轉(zhuǎn)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達邦結(jié)婚。1928 年冬,奉調(diào)回國,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為方便工作,將兒子送交親戚收養(yǎng)。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被中央派到東北地區(qū)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她先后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1933 年,為掩護身份,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這年4、5 月份,受滿洲省委派到海倫視察工作, 在一次戰(zhàn)斗中, 她領導當?shù)赜螕絷爢T200 人擊潰偽自衛(wèi)團500 人,并擊斃“偽總”,她在軍事斗爭方面的才干開始為人所知。
1934 年春,滿洲省委機關遭到破壞,趙一曼被派任珠河中心縣特派委員,后任珠河道北區(qū)委書記,在侯林鄉(xiāng)、亮珠河一帶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活動。作為區(qū)委書記,此時的她手中一無人,二無槍,但她很快從農(nóng)民會里挑選出三十幾個青年,組成了以她為首的珠河道北農(nóng)民游擊連; 隨后她帶領游擊隊員們夜夜去摸敵人的崗哨,不久,竟將這支隊伍全部武裝了起來。又通過在敵人的鼻子底下智運槍支,使游擊連得以擴大。一日,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三團在侯林鄉(xiāng)活動,突然被兩個團的日偽軍包圍,苦戰(zhàn)一天仍沒獲勝,形勢異常嚴峻。正在這時,敵人背后響起槍聲,只見趙一曼騎著白馬,手持雙搶,帶領游擊隊員旋風般地殺入敵陣,敵指揮官見勢倉皇逃命,敵軍大亂,三團趁勢猛攻,反敗為勝。從此,趙一曼的威名使敵人聞風喪膽,登報懸賞要捉拿這個“挎雙槍,騎白馬的密林女王”。
1935 年10 月,珠河根據(jù)地遭到嚴重破壞,三軍主力撤離,留二團和三團在道北、道南老區(qū)堅持斗爭。趙一曼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委,被戰(zhàn)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11 月15 日,二團被日偽軍圍困在一座山間。她協(xié)助團長指揮作戰(zhàn),與敵人血戰(zhàn)一整天,連續(xù)打退敵軍六次進攻,擊斃日寇三十余人,但此時的敵人卻越圍越多。團長讓趙一曼趁夜帶領部隊突圍。趙一曼果斷地說:“你是團長,有責任將部隊帶出去,我來掩護! ” 團長不同意她留下掩護,因為她是女同志。平時待同志非常和藹的趙一曼變得十分嚴厲:“什么男的女的!誰說女同志就不能打掩護! ”掩護部隊突圍時,她左手腕受傷,后與三名戰(zhàn)士潛入村里養(yǎng)傷,被敵人發(fā)現(xiàn)。三天后,在敵人抓捕時,趙一曼腿部中彈被打斷,因失血過多而昏迷,不幸被捕。
為了獲得抗聯(lián)和地下黨的活動機密, 敵人把趙一曼從珠河縣轉(zhuǎn)到哈爾濱濱江省公署警務廳看押。在那里,日本憲兵對她進行了嚴刑拷問。作為女子,她清秀瘦弱;作為戰(zhàn)士,她英勇不屈。據(jù)記載,刑訊前后進行過多次,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包括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夾手指、腳趾、拔手腳指(趾)甲、拔牙齒、壓杠子、搓肋骨等等輪番折磨趙一曼,讓她長時間疼痛難忍卻不昏迷,妄想以此來迫使趙一曼開口,但得到的回答,卻是她對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控訴和誓死抗日的決心。她堅定地說:“進行反滿抗日并宣傳其主義,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酷刑之下,趙一曼生命垂危。日寇擔心得不到口供, 便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yī)院監(jiān)視治療。在醫(yī)院,趙一曼依舊積極爭取和團結(jié)進步群眾,宣傳革命思想,很多愛國人士都被她頑強的意志和抗日信念所感染。17 歲的見習護士韓勇義和看守董憲勛,從羨慕女英雄轉(zhuǎn)而同情革命。他們決心幫助趙一曼逃離虎口,在一番精心準備后,三人于1936 年6 月28 日逃出了哈爾濱。6 月30 日晨,當她們的馬車走到離游擊區(qū)只有二十多里地的李家屯附近時,不幸被日本憲兵追上,趙一曼再次被捕。
在經(jīng)過幾場審訊仍毫無結(jié)果的情況下,敵人于7 月25 日決定對趙一曼實施最殘酷的電刑。根據(jù)敵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檔案資料的記述,“林寬重長官決定用剛從本土運來的新式電刑器具對趙女士實施電刑。林寬重說:‘總之,要慢慢地跟這個女人耗,不能停,不能讓她有喘息的機會,直到電刑摧垮她反滿抗日的意志,撬開她的嘴。’……拷問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了七個多小時,電刑造成了連續(xù)不斷的劇痛,已超過了任何人能夠耐受的極限……趙女士的頭無力地垂了下來, 全身像被抽掉筋一樣軟軟地掛在刑架上, 她被折磨得昏死了過去……但趙女士始終絲毫沒有屈服的意思。” 趙一曼在敵人的刑訊室里以鋼鐵般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一次次頑強挺住了日寇慘無人道的電刑的折磨,表現(xiàn)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民族戰(zhàn)士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氣概。她在《濱江述懷》中寫道:“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1936 年8 月2 日,敵人把趙一曼押到珠河縣, 在公開處決前綁在一輛馬車上游街示眾。她一路唱著《紅旗歌》,沿途許多群眾感動得流淚。臨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 ”等革命口號,在珠河小北門外從容就義,時年31 歲。
臨刑前一天,作為母親的趙一曼給兒子“寧兒”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德、宋慶齡、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趙一曼題詞。朱德的題詞是“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哈爾濱市將她戰(zhàn)斗過的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一曼大街。四川宜賓為她建立了紀念館。中國人民將永遠紀念這位可歌可泣的抗日女英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