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公開發(fā)表以來,以其深邃的思想、科學的理論給世界以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心目中矗立起一座永恒的豐碑。
恩格斯指出:“《宣言》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有國際性的著作。”列寧講,《宣言》“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毛澤東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fā)。”鄧小平在總結自己一生學習馬列主義經驗時感慨道:“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168年過去,站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嶄新起點,從歷史邏輯、思想邏輯、時代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維度,反復觀照這一思想流芳的輝煌經典,不僅具有歷史意義更有現實價值。
歷史邏輯——《宣言》是怎樣形成的
回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歷史,考察經典著作孕育誕生的歷史畫卷,一個極具標志意義的歷史圖景——“共產主義者同盟”首先出現在人們的視閾里,成為不可繞開的界標。起初,它只是德國工人的一個秘密團體,名叫“正義者同盟”。當它被迫從德國遷往英國倫敦以后,已不再是秘密團體,成員也已擴大(它的會員證上至少用20種文字寫著同一句口號——人人皆兄弟),逐步發(fā)展成了一個按民主原則組建的國際性組織。
“英、法兩國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同德國哲學的雜拌思想”是其指導思想,這一度造成了同盟成員理論認識上的錯誤與實踐上的危害。馬克思恩格斯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尤為重要的是,一方面,同盟邀請馬克思恩格斯加入了進來;另一方面,他們表示將以馬克思恩格斯所堅持的立場觀點,作為自身的理論指導。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幫助下,同盟接受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走上了正確的發(fā)展道路。
1847年6月,恩格斯親自參加了“正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正義者同盟”正式更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那句,在幾乎所有馬列經典文獻扉頁上,都能讀到的“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的戰(zhàn)斗口號,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口號。大會通過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第一條即明確規(guī)定了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產階級舊社會,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此時,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已雛形初現。
至于這個組織的綱領的起草,實際上,早在“正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就已經在著手進行了。在那次大會期間,“恩格斯為同盟起草了第一個綱領稿本,即《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但是,恩格斯對草案并不感到滿意。當1847年10月底—11月同盟巴黎區(qū)部又委托恩格斯起草綱領時,他便在《共產主義信條草案》的基礎上,再次撰寫了新的綱領草案《共產主義原理》(以下簡稱《原理》),擬提交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討論。
1847年11月23—24日,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就要召開了,不能親自參加大會的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扼要介紹了《原理》的內容,同時建議“最好不要采用那種教義問答的形式,而把這個文本題名為《共產黨宣言》”。馬克思非常贊同這一重要意見。但也反映恩格斯對《原理》這一初稿依然不太滿意。11月29日大會召開,馬克思親臨大會。大會委托其與恩格斯共同為同盟起草準備公布的綱領。于是,在參考《原理》的基礎上,馬克思寫就了《宣言》。至此,在經歷了從《信條草案》到《原理》,再到《宣言》的不斷演進之后,世界上第一份共產黨綱領終于得以問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