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走過多少風,走過多少雨,您把我們帶進了新世紀;您用多少愛,您用多少情,您帶領我們走在和諧的春天里。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宣講家網開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的各項事業(yè)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根本保證”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誠邀廣大網友共同參與。之后我們將持續(xù)選登#建黨95周年#文章、詩詞、漫畫等多種形式的優(yōu)秀作品,敬請關注。
“身內兩好”讓“全身有五好”!俺信!
“身內”應該有“哪兩好”?“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是讓黨的強健身體更好、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就是讓黨的強健身體更好。抓住了這“身內兩好”,黨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強身健體。
“身內兩好”有多重要?總書記也強調抓好了黨內政治生活,全面從嚴治黨就有了重要基礎。全黨同志都要行動起來,為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作出貢獻。
“身內兩好”讓“全身有哪五好”?事實勝于雄辯。正如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黨95年的奮斗歷程充分表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一是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生成土壤,二是黨的旺盛生機的動力源泉,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條件,四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歷史使命的有力保障,五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標志。“身內兩好”確實讓“全身有五好”。
“身內兩好”讓黨的優(yōu)良作風有好土壤。俗話說,“好土塑好壺”。“根深”才能“葉茂”。因此,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生成需要好土壤。
黨為何能“根深葉茂”?從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發(fā)展到今天成為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帶領人民奪取了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就是“葉茂”。
取得這樣的成就靠什么?靠的就是黨堅強有力,靠的就是黨緊緊依靠人民,靠的就是黨有科學理論指導、有堅定理想信念、有嚴密組織體系、有鐵的紀律,而這些又都同黨內政治生活密切相關。這也是“葉茂”與“根深”的關系。
走過95年風云激蕩的歲月,有一個問號始終縈繞在很多人心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根深”在哪?人民網觀點文章就認為,“優(yōu)良作風”回答中國共產黨成功秘訣:
70多年前,美國記者斯諾懷著同樣的問題來到延安。“毛澤東住在簡單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當這位美國記者看到這些時,他鄭重寫下,“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是“東方魔力”,是“興國之光”。這正是共產黨人的作風給人帶來的震懾力。
在95年篳路藍縷的歲月中,優(yōu)良作風始終是這個人民政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是確保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在革命歲月,“跟我上”的延安作風打敗了“給我上”的西安作風;在建設年代,“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標注著那一代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萬丈豪情;在改革時期,“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共產黨人以這樣的精神推動著一個文明古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95年奮斗歷程充分說明,“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么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會以作風建設為切入口,常抓不懈、以小見大,使得黨心民意為之一振,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管黨治黨從“關鍵少數(shù)”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展示出激濁揚清、自我革新的內在力量。從遏制舌尖上的腐敗,到熄滅會所里的歪風,從剔除月餅里的“禮尚往來”,到抹平掛歷里的鋪張浪費,改作風利劍所向,可謂無遠弗屆、無堅不摧,讓不良作風無處藏身,讓優(yōu)良作風得以傳承,讓我們黨迎來了與民更始的契機。
井岡山上“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的告誡,延河邊上“把官僚主義者比作泥塑神像”的余響,西柏坡上“一不做壽,二不送禮”的遺訓……一個政黨在不斷革新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將作風建設從過去延伸到未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許多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正是因為黨堅強有力,我們才能履險如夷、轉危為安;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揚帆起航,我們要在激流險灘中乘風破浪,要在問題挑戰(zhàn)中排云而上,就更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更需要加強作風建設。
“好山好水”就會有“好生活好生態(tài)”。“身內兩好”就會讓黨有好作風有好土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