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述了一段毛澤東自述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我開始很想到長沙去,聽說那里是個大城市,……我很想到長沙一個專門為湘鄉(xiāng)人設(shè)立的中學,在那一年冬天,我請求一個高等小學教員介紹我到那里去,他允許了……”這個教員是誰?在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檔案館里,保存著這樣一封毛澤東的親筆信:“人惕、人價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來信收到,驚悉有晉先師因病逝世,不勝哀悼。謹此致唁。毛澤東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另奉薄儀一份,聊助營奠之資,又及。”有晉先師就是我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已故教授張人價先生的父親張有晉(張人惕是張人價兄長)。
1910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坐落在湘鄉(xiāng)縣城漣水之濱、幽雅、古樸的東山學堂里,來了位年方17的英俊少年,高挑身材,農(nóng)家裝束,他叫毛潤之。
東山學堂是名學府,就讀學子絕大多數(shù)是富家子弟,同時東山學堂有規(guī)定不收外縣學生,且當時入學考試時間已過。美國傳記作家R·特里爾著的《毛澤東傳》中記載:當時毛找到校長,要求能夠讓他在此念書。他的鎮(zhèn)定引起了校長的興趣,為了進一步考察他的才智,校長破例給了他補考的機會,命題“言志”。毛潤之接過試題,想起了離家時寫的《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聯(lián)想到排除阻力的艱難,遭遇譏諷的憤慨,長期積蓄的凌云壯志……頓時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奮筆疾書,一揮而就。校長接過一看,只見那字里行間無不跳躍著為救國救民而學的宏愿。校長連說:“好,好,棟梁才!”當晚,校長和麓村先生(即張友晉)在教職工會上就立主打破不收外縣生的陳規(guī),破格錄取了他。
毛潤之如愿上學了,恰巧麓村先生教他算術(shù)課。毛潤之從來沒接觸過算術(shù)課,但他勤奮好學,加上麓村先生悉心指導,成績提高很快。東山學堂實行新法教育,效仿西方新學,力求先進。毛潤之很好學,在那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麓村先生不只是關(guān)心毛澤東的算術(shù)課,還關(guān)心他國文方面的進步。即使到幾十年后,麓村先生還記憶猶新地對后輩說:“毛澤東那時已練就一手出色的文筆,在東山曾寫過命題為《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文章,國文老師極為贊賞,下批語道:‘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
1911年春,麓村先生又推薦毛潤之進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讀書。
從韶山到東山,從東山到長沙,少年毛潤之大長了知識,大開了眼界。但在這關(guān)乎毛潤之發(fā)展前途的重大轉(zhuǎn)機時期,都有麓村先生的重要提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毛澤東離校參加新軍。革命失敗后,他又輾轉(zhuǎn)到湖南第一師范讀書。而麓村先生又正巧在該校任教。再度重逢,師生情誼更加親密了。麓村先生這時更加關(guān)心毛澤東,他對當時的毛澤東的組織演講才能印象頗深,解放后到了北京他都還記得,他說:“那時候第一師范成為長沙學生運動的中心。每當集會,各種主張爭論不休時,只要毛澤東一到,全場隨即就靜下來,他往往三言兩語就抓住問題的要領(lǐng),簡明地分析歸納大家的意見,集中形成共識,并立刻見諸統(tǒng)一行動。”1918年毛澤東辭別恩師赴京籌備留法勤工儉學,從此中斷聯(lián)系。
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時在妙高峰中學任董事長的有晉先生便馳函毛澤東祝賀。接到恩師來信,毛澤東無比高興,并親筆回信:“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賜函誦悉,遠承教益,極為感謝!謹此奉復,敬頌道安。一九五零年四月十日。”
之后不久,長沙教育界知名人士聚會紀念思想家王夫之,成立船山學社,建紀念館,商討請誰題額。有晉先生又致函毛澤東賜墨。主席欣然命筆題字“船山學社”,并復信老師“未知可用否?”
1952年,有晉先生因賦閑在家,便寫信給毛澤東表示想到解放后的北京觀光。很快,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即寄200元邀請老人進京。
7月底,老人抵達北京,毛澤東秘書田家英接待安排老人住在前門外的惠中飯店。
8月18日下午,有晉老人等在秘書陪同下來到毛澤東家做客。毛澤東笑容滿面地迎接了他們,并和他們一一握手,然后賓主依次步入堂內(nèi),主席陪有晉先生坐在正面沙發(fā)上。主席詢問了當時湖南的社會形勢,并征詢老人對國家政策的看法。老人表示擁護土地政策,并談了對唐朝均田制的看法,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毛澤東與有晉先生一起回憶了師生相處的日子,他激動地說:東山和一師的學習,對我影響很大。我的知識和學問是在一師打好的基礎(chǔ),我很感謝諸位老師。最后毛澤東問有晉先生還想不想教書。有晉先生如實相告:“年事已高,教書已力不從心。”飯后,賓主一起來到中南海岸邊,毛澤東攙扶著恩師上了一艘游艇,自己輕輕操槳,兩人有說有笑地邊聊邊游中南海。
不久,有晉先生接到由周總理頒發(fā)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聘書,老人從此定居北京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有晉先生安頓好不多久,天氣漸漸涼下來。毛澤東又派秘書為老人一家四口添置新的冬衣及床上用品。當老人一家流露出國家不必如此破費的意思時,田家英說:“這是主席囑托辦的,是用主席的稿費支付的。”后來毛澤東還把他自己穿過的呢子大衣和帽子送給老人擋寒。從此老人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慶?;顒樱紩唤拥教彀查T觀禮;有湖南故舊到北京,都會被接去出席作陪。
1962年7月,有晉先生病故,享年85歲。張人價教授兄弟二人便聯(lián)名向主席寄去訃告。主席即派秘書送來唁函和奠儀300元,以表哀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