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1913.10.16-1992.6.28),生于浙江湖州,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fā)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193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推動發(fā)展
1954年2月,錢三強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他首先抓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籌建學部。經過反復醞釀討論,他主持起草了籌組學部有關文件。同時,主持擬訂了《學部暫行組織條例》??茖W院各學部成立后,在制訂全國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學術領導,以及團結院內外科學家,發(fā)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國內科學界的重視,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 1980年,中國科技界出現了“加強軟科學,發(fā)展交叉科學,提倡學科交叉”的認識熱潮。當時身為中國科協副主席的錢三強,以鮮明的態(tài)度積極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國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學新時代》的演講。這次演講被公認為交叉科學發(fā)展史上的“著名演講”,受到廣泛重視。 1986年9月,中國科協成立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聯盟工作委員會,錢三強兼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會的任務開宗明義:加強軟科學、交叉科學、管理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宣傳和培訓活動,加強自然科學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聯系,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987年后的一段時間,包括科學技術、教育、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哲學、新聞出版等在內的知識界,出現了聯合交叉大討論的熱潮。這一熱潮的發(fā)起者,就是錢三強領導的促進聯盟委員會,特別是由他親自策劃并主持的系列“科學與文化論壇”。一開始,錢三強就“論壇”的宗旨作了說明:“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確定包括科技與教育、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在內的新文化觀念,提高全社會的科學文化素質;充分認識科技在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把科技知識的傳播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把數以百萬計的科協成員變成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錢三強的設想,迅即得到錢學森、于光遠、鄭必堅以及指揮家李德倫、作曲家吳祖強等人士的熱情支持。從1988年5月25日首次“科學與文化論壇”舉辦,到1989年“五四”前夕結束,共舉行了5次,每次都是各界有識之士踴躍列會,爭相論談,氣氛十分活躍,推動了科學與文化相互促進和融合。
培養(yǎng)人才
錢三強30多歲時已經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實驗物理學家,如果繼續(xù)從事科學研究,公認其在該領域會更有建樹。然而,回國后,他無條件地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放棄自己心愛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從事科學組織工作,為別人創(chuàng)造了施展才華的條件,培養(yǎng)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在科研工作中,錢三強注意發(fā)揮青年的主動性,放手讓他們大膽探索,在一些關鍵之處給以指點;他注意引導和鼓勵青年獨立思考,發(fā)表見解,即使是不成熟的或萌芽狀態(tài)的,他總是給以熱情支持,并一起討論,逐步完善;他以平等態(tài)度與青年交往,經常以自己的經驗教訓和親身體會,幫助青年少走彎路。每年新大學生、研究生到所里報到,他都要親自給大家做報告,鼓勵走又紅又專的道路。正是由于錢三強等老一輩科學家堅持不懈地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鼓勵、信任、教誨和示范作用,在我國核科學技術領域中,有一大批年輕人自覺自愿地把自己的青春才華和畢生精力,默默無聞地奉獻給國家和人民期盼的事業(y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