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們對教育的迫切性應接不暇。由想象到理想的發(fā)展過程,因為教育的忙碌而下線。我們已經習慣了將自己的思想與現實達成一種和解、妥協(xié),作為自然狀態(tài),并稱之為理想生活。我們承受了生活中太多的壓力和磨難,想通過苦口婆心地誘導,使孩子早日明白生活的不易,早日勇敢地面對現實。我們忽視了尊重孩子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想幫助孩子選擇一條理想化的道路。理想在現實的壓力面前是一種奢侈品,我們的孩子接受了生活的壓力,失去了生活的快樂。比如升學的壓力、高考的壓力、就業(yè)的壓力等等,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其壓力之大確實可以想象。如果無視這些壓力的存在,而去高言理想,我覺得似乎就是自欺欺人。但是一味渲染現實壓力,忽視理想教育和引導,更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教育。
理想到底在哪里?它不在云霧中,也不在山林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勤勞的汗水里。理想其實就是從生活中升騰的一種精神目標,它與現實生活、歷史生活、未來生活密切相關。理想的確立,不是以年齡為標志的??鬃邮?ldquo;三十而立”,齊白石也是成人之后先木匠而畫家。理想確立是在人生目標逐步定向之后,自然而然到來的。
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逐步接受生活的艱辛,于困苦中樂觀而堅定地生活,慢慢揚起理想的風帆。滄海橫流方現英雄本色,深山危崖乃生奇異靈芝。我們不能為孩子樹立理想,理想終究是要孩子將來自己尋找的,但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尋求理想的尋找方式,那就是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樂觀生活。
最可悲的是連我們自己在內,許多人終其一生沒有過理想,把無奈的生活狀態(tài)作為理想。我們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觀設計為一種理想,鼓勵孩子攀登。鼓勵孩子向新的,連我們自己未必認識的方向出發(fā),或許就是一種理想。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們說過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但每個人能有幾何,應該自己知道。對于不懈追求的人來說,理想是永遠存在的,關鍵在尋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使你不能成為孩子尋求理想的動力,但千萬不能成為孩子進步的絆腳石。
想象與理想,是人生前進的源動力。想象使我們對未來無限渴望,而理想是人生要實現的長遠設想,它在目標的前方。我們的責任就是欣賞孩子們的想象,幫助孩子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鼓勵孩子去尋找自己的理想。電視上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讓我們用愛心引導孩子,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吧。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