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5月1日全面鋪開的“營改增”,乃政府主動做稅收減法,通過減輕企業(yè)稅負激發(fā)市場活力,培育新的盤子更可觀的稅源。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則系政府主動做稅收加法——從短期看,含有不讓稅收降幅過大的政策用意,從長期看,則是要將資源稅作為推進國家綠色發(fā)展的關鍵性稅制保障。
目前,由于我國資源產品價格處于相對較低的運行態(tài)勢下,推動資源稅改革并不會使相應的資源產品價格出現(xiàn)大幅上漲,這樣一來,當前就是推進相關資源稅稅制改革的最好階段,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稅稅改經驗也可以借鑒,從而避免相關資源稅改走彎路。
擴大資源稅征繳對象,逐步覆蓋所有需要保護和節(jié)約使用的自然資源,理順資源稅稅費關系,統(tǒng)一征繳標準和尺度,建立公平的征稅秩序,敞開大門堵死“偏門”,是全面推進此項稅改所要達至的政策目標。眼下,一些地方以資源稅名義征繳的“基金”及“補償費”可謂五花八門,征繳標準不統(tǒng)一,征繳對象不同一,除了地方稅務部門,地方國土、礦山辦、煤炭辦、水利水政、林業(yè)漁業(yè)等機構,也在不同程度行使征繳權力。任何涉及政府征稅的事,一旦多部門插手,滋生腐敗或亞腐敗幾乎是必然現(xiàn)象,所以,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要首先確立清費立稅、合理負擔、循序漸進及所征稅收全額歸地方所有的推進原則。
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不到3年改革行將落地,其速度之快、步履之穩(wěn),為人們憧憬更廣范圍、更深程度的稅改早日啟動提供了信心。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