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考察、講話、批示中都闡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他指出:“黨員干部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干部要提升道德境界,遠離低級趣味”,深刻指出黨員干部堅守底線、提升境界的極端重要性。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守底線,提升境界,做合格的黨員干部。
審計機關的黨員干部要明確底線、提高境界
底線是人們對人、事、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門檻”,一旦越過這個“門檻”,就會由量變到質(zhì)變,事物的性質(zhì)就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因此,底線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警戒線、限制范圍、約束框架,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個人而言,底線是立身之本,也是處事的基本原則;就社會而言,底線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石和基本保障。大自然是有底線的,如果逾越了大自然給我們劃的底線,自然界就要懲罰我們,就可能發(fā)生干旱、洪澇、污染、霧霾。做人是有底線的,如開會帶手機,就可能會干擾會議秩序;患了感冒,不加遮掩的打噴嚏,就可能把細菌傳給別人,這些表面看是細微的小事,體現(xiàn)的是社會公德的一個方面,也是底線。共產(chǎn)黨員是有底線的,黨紀黨章黨規(guī),就是黨員的底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都劃出來了。領導干部是有底線的,忠誠、干凈、擔當就是底線。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名黨員、公務員、審計人員,特別是審計機關領導干部,首先要把底線劃出來。
境界包括精神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通俗地說,境界反映的是為人做事的心態(tài),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行為,同時反映出什么樣的境界。當前,不少同志感到工作壓力大,面對壓力是抱怨等待,還是樂觀適應,就體現(xiàn)了我們的境界。提到境界,好像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實際上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別人能夠感覺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境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境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境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境界。當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xiàn)“兩大目標”,樹立“三個自信”,推進“四個全面”,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工作、奮力拼搏,應當成為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境界。審計系統(tǒng)的一些黨員干部,默默無聞、普普通通,雖然沒有做出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業(yè),但在本職崗位上無私奉獻,傾盡汗水和心血,這也體現(xiàn)出一名審計人員的境界。
底線和境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底線是境界的基礎,境界是底線的升華。人類社會五彩繽紛、紛繁復雜,各種誘惑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要把底線守住,必須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否則底線就容易失守。底線作為做人做事的邊界和基準,約束人們什么事可干、什么事不可干,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可去。底線一定要隨著時間、地點、職務、崗位變化而不斷提升,才能夠筑得更牢。境界以底線為基礎,高于底線,是人們不斷提升自我、自覺追求的高線,是在公與私、奉獻與索取的選擇中不斷實現(xiàn)的自我超越。底線與境界的不斷提升,使人們有了高尚的追求,就會義無反顧、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