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警察"自創(chuàng)評書生動普法 用"嘴皮子"傳遞法治力量
成都市郫縣公安局的宣傳民警耿琦,是成都市“百姓故事會十大故事王”之一,也是成都市“群眾最喜愛的普法員”之一,被市民親切地稱為“說書警察”。他自己創(chuàng)作編排的《天下無賊》《毒品的危害》等詼諧幽默的段子,在社區(qū)里、熒幕上、電波中,用“散打評書”這樣獨特的方式把法律知識、法治意識傳遞給大家。他說,作為一名民警,磨磨嘴皮子便能為人們分解化憂,自娛中給百姓傳講法律知識,是分內之事。2015年12月,耿琦榮登“中國好人榜”。
在傳播渠道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一方驚堂木、一張小方桌、一把紙折扇,“說書先生”身著長袍,信手拈來講段子的形象離我們漸行漸遠。而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公安局和平派出所有這樣一位民警,他將本職工作與評書藝術有機結合,把具有教育警示意義的真實素材進行再創(chuàng)作,用“散打評書”的形式,讓枯燥乏味的防范宣傳鮮活、有趣起來。至今,他已經(jīng)開展普法宣講40余場,受眾達到5萬余人。他就是耿琦,被稱為“警察中評書講得最好的,講評書中警察當?shù)米詈玫?rdquo;的宣傳民警。
耿琦在“百姓故事會”巡演現(xiàn)場。圖片來源:成都文明網(wǎng)
1.民警自創(chuàng)評書解糾紛 幽默形式生動普法
“話說在廚房炒菜起了火,咋整?最好的辦法是把著火的鍋鍋鏟鏟從窗戶甩下樓哇?錯!你千萬使不得……”舞臺上,一個身穿警服的帥氣小伙正手舉折扇,收放自如、繪聲繪色講著評書。他叫耿琦,號稱“四川省警察散打評書第一人”。
說起“警察”,多數(shù)人首先聯(lián)想到“罪犯”、“危險”、“威嚴”這些詞匯。然而在郫縣,當?shù)睾芏喟傩找宦牭?ldquo;耿琦”這個警官的名字,都會會心一笑。耿琦2002年從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畢業(yè)后,就成為了一名警察,按照他的話說:“穿上警服是我從小的夢想。”
在派出所日常工作中,民警“最怕”的就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因為這類事不但費神粘人,還吃力不討好,但唯獨耿琦例外,他愿意,甚至熱衷于做這方面工作。一些群眾遇到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就找到派出所。“一杯熱茶,一張笑臉,一句問候”是耿琦和這些群眾打交道的標志性動作,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然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長此以往,耿琦磨練了性格還鍛煉了口才,有時,他還會給這些群眾即興來一段“散打評書”,把滿腹怨言的群眾逗得忍俊不禁,一個個樂呵呵地離開了。
2010年,耿琦去一所中學做普法宣傳演講,用詼諧又生動的“散打評書”方式給孩子們講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獲得師生們的認可后,便打響了“散打民警”的名號。隨后,他又陸續(xù)參與了四川電視臺《奇警出動》、成都電視臺《以案說法》、成都電臺《法治大講堂》等普法欄目的錄制,用四川方言和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將防火防盜防騙技巧和法律知識傳遞給大家。這樣一來,平時威嚴的警察形象多了一些親切活潑的元素,警民距離更近了,老百姓也在笑聲中了解了交通安全、傳銷危害、黃毒危害等知識。
“自己平時就喜歡聽‘散打評書’,經(jīng)常比照著評書名家的節(jié)目揣摩學習。后來我轉念一想,可不可以把傳統(tǒng)技藝與普法宣傳結合起來呢?這樣一來,市民更易于接受和喜歡,宣傳效果也更好。”耿琦說。
在成都市司法局舉辦的評選“普法能手”的培訓會上,耿琦在現(xiàn)場即興演講。圖片來源:成都文明網(wǎng)
2011年9月,全國的清剿火患戰(zhàn)役打響,作為成都市公安局警官藝術團成員的耿琦,一直在尋思如何更好地將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出來。經(jīng)過仔細研究,他了解到固有的消防宣傳方式辦法單一,缺乏新意,他決定走“消防評書”的道路。清剿火患戰(zhàn)役期間,耿琦帶著他的消防評書,走進了居民小區(qū)、學校、廠區(qū)、廣場……初試身手,耿琦便一炮打響,深受群眾的喜愛。“用油鍋的注意事項、孔明燈的危害、電梯公寓防火須知”等家庭防火的知識都巧妙地融合在了他的消防評書里面,而且幽默、詼諧、生動的語言也讓聽眾忍俊不禁。清剿火患戰(zhàn)役結束后,耿琦又緊接著創(chuàng)作了第二部消防評書《景區(qū)防火與自救》,在郫縣的大小景區(qū)開展宣講10余次,聽眾近千人,并在全省消防工作推進會上作了匯報演出,他的匯報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