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在“用工荒”時才想起他們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說,風雨無阻的快遞員、建筑工地的工人、蹬人力三輪的車夫、擺攤設點的小販、走門串戶的修理工、車間里的工人、飯店服務員、搬家公司的搬運工……這些工作是靠辛勤勞動謀生的農(nóng)民工在城市的存在方式。他們干的多是城市人不愿意干、不屑干的臟、重、險、累的體力活。
“我們不能只是春節(jié)時才想起他們。”賀雪峰說。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彭劍鋒表示,春節(jié)階段性“用工荒”只是讓人們感受民工作用的一個社會當口,想要真正關懷外來務工人員,還需要制度性改革。他指出,目前實行戶籍、住房、醫(yī)療、就學等城鄉(xiāng)二元制度令大部分民工難有歸屬感。
有分析人士指出,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也讓一些務工人員選擇離開大城市。
阿里研究院專家陳亮表示,隨著城市移動端消費的快速增加,來自農(nóng)村的務工人員絕不是影響早餐攤那么簡單,這些辛苦勞動的人也不應只是在春節(jié)前后“用工荒”時才被發(fā)現(xiàn)。
用優(yōu)惠政策來“懷念”外來務工者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城市的發(fā)展,幾乎所有大都市都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完成締造城市繁華的使命,于是,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涌入了城市,用辛勤的雙手耕耘著、付出著、收獲著。雖然掙錢的數(shù)額上遠比在農(nóng)村多許多,但相比于城市其他上班族群體,他們的收入只能用相形見絀來形容。尤其是在城市這個高消費的環(huán)境下,用水、用電、房租、就醫(yī)、入學等等讓許多外來務工者“食不果腹”,成了阻擋他們留在城市里的一座座大山,讓許多人望而卻步或者選擇默默地離開。
然而,當“城里人”因少了外來務工人員而吃不上早飯的時候,當城市里的企業(yè)因找不到小時工、清潔工、快遞員的時候,大家才突然意識到?jīng)]有了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是多么的不美好和不方便,于是開始懷念他們。正所謂在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當失去的時候才知道追悔莫及。不能只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懷念,要在擁有的時候,用更加實惠的政策來留住他們。
比如在住房保障方面,政府應該出臺更加優(yōu)惠、具體的政策和措施,讓外來務工者有房可??;比如在醫(yī)療保障方面,應該加強地區(qū)之間、地域之間醫(yī)療保障措施的銜接和溝通,讓外來務工者在異地也能享受到和家鄉(xiāng)同等就醫(yī)優(yōu)惠政策,不能擅自提高報銷門檻、降低報銷比例;比如在子女入學方面,要讓外來務工者的子女有和城市居民的子女有享受同等就學的權利,不能歧視和排擠外地人,不能動不動就拿“擇校費”說事。
當然,如何吸引和留住外來務工者,讓城市更加繁華,或許還有更多的利好政策,筆者只是一己之見。但是,只要各級政府能充分意識到留住外來務工者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肯定能將好事做好。不能只是嘴上“懷念”,心中“不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