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在轄區(qū)內(nèi)進行“社會公眾安全感”調查,問題后面,竟然附有“標準答案”。雖然當?shù)鼗貞Q,這只是為配合調查工作而發(fā)的宣傳材料,但這樣的引導方式確有不妥。
民意調查,是決策的重要參考。不過,民意摸底的準確性,依賴于科學的設計、認真的執(zhí)行和準確的分析??梢恍┑胤皆趯嶋H操作過程中,把它當成“一試就靈”的簡易程序,并不注重調查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更有甚者,故意摻水分,把民意調查變成了自問自答。比如,照著答案填就送禮品,問卷選項要么“滿意”、要么“非常滿意”,答案在調查之前就定了。把群眾當作走程序的道具,把調查變成自我肯定的“包裝”,公信力自然堪憂。
民意就在那里,無論以什么方式去聽,都離不開一顆真心。在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以務實有效的方式采集民意,也是一種行政能力。不斷提升民意的分量,才能增進改革質量,讓群眾對工作更加滿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