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夕詠:耄耋老人的愛國情懷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朝歌夕詠:耄耋老人的愛國情懷

我和妻子走得匆忙,把電話忘了在家里。空轉(zhuǎn)一圈,沒接著人,只得悻悻而歸。

回家一看,岳祖父已經(jīng)到了,背對我倆和浩宸(他的曾孫)正圍坐電爐旁。

他右手拿著一張紙片,左手舞動、打著節(jié)拍,專注而又動情地唱著歌,布滿皺紋的臉漲紅了,脖頸上的筋抽動著。

“……盧溝橋,平地起風浪!一夜里,領(lǐng)人馬、搶占了我沈陽,……九·一八,二次動刀槍。強占黃河北、又占我揚子江……”

一字一句、一腔一調(diào),歌曲“反對日本侵占中國之歌”他唱得很投入,因此忽略了我們的到來。雖然個別吐字和音準有些偏差,但他仍然抑揚頓挫、激情高漲。一旁的小曾孫倒也配合,雙手托著下巴,仔細看著、認真聽著。

我不想打斷他的歌聲、攪擾他的興致,和妻子會意地對視一眼,就躡手躡腳各去做事。她去沏茶,我去拿香煙了。

唱完歌,岳祖父很放松、很滿足,這才注意到身后站著的孫女和孫婿。妻子趕緊端來茶水,我連忙遞上香煙、點上火。

一家人圍坐電爐,一邊取暖,一邊敘談起來。

他面前是一個塑料袋,里面有好些紙片,有軟的、硬的,有白的、紅的。紙質(zhì)大致有三類:藥品說明書、香煙外殼、水紅紙(書寫楹聯(lián)等用紙)和牛皮紙。

岳祖父退休工資不算少,但他一生節(jié)儉,從不亂花一分錢,就連抽的也只是七元一盒的“長征”牌香煙。他也從不吝嗇,積蓄下來補貼家用、資助曾孫學習和家庭不時之需。

我饒有興致、仔細一看,原來是抄錄的歌詞,全是“抗戰(zhàn)歌曲”,是2011年以來他抄錄的手稿,還附有“歌曲目錄”。

通過岳祖父的講解,我明白了他的“來意”以及歌曲的來歷。兩月前,社區(qū)的一名干部送來一塊銅質(zhì)門牌,上面刻著“光榮之家”四個大字,落款為“貴州省人民政府”。

當時,一家人都很納悶——是不是政府弄錯了?后來請人一打聽,沒弄錯!這讓岳祖父很是激動。用他的話說,退休已經(jīng)三十多年、一個八十多歲的糟老頭,沒想到黨和政府還沒有忘記我喲。他不慕虛名,也不在人前提說。我知道,他這是感動,是對黨和政府關(guān)懷厚愛的感恩。

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但年逾八旬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近年來,他身體狀況不如從前,外出和垂釣的時間和次數(shù)明顯減少,讀書、看報、習字和回憶就成為他消磨時光的最好方式。

聯(lián)想到今年九月觀看的“勝利日大閱兵”,他便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把他早年學唱、宣唱、教唱的,而今憶抄憶唱的18首“抗戰(zhàn)歌曲”,作為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第七十周年的“獻禮”,抒發(fā)自己一腔愛國熱情,祝愿偉大祖國繁榮富強。他也希望通過這些歌曲,告誡子孫后代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奮發(fā)圖強。

岳祖父出生于混亂動蕩的上世紀二十年代。三歲時,日本關(guān)東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四歲他就學唱反日歌曲“向前走別后退”;九歲那年他參加學校宣傳隊高唱“鐵血歌”;十三歲起他開始流動宣傳,教唱抗日歌曲、高喊救亡口號。

當年的情景不得而知,但不愿做“亡國奴”民族吶喊的悲壯和高亢,不言而喻!

抗戰(zhàn)歌曲是那個歷史年代的“中國強音”,成為岳祖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社會音樂的主旋律。

他憶唱歌曲中有一首本土元素歌曲——“謝家壩國民學校校歌”就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

“……濟濟同學、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危。……打倒日本、收復失地,發(fā)揚中國威!……煉體魄、縱國魂,雄冠歐亞洲。前途光明、創(chuàng)造工業(yè),責任在吾儕(讀音:chai,解釋:這些人)!”

1944年冬, 侵華日軍沿黔桂鐵路直逼貴州,獨山告急,“黔南事變”爆發(fā)。“川軍”前敵作戰(zhàn)途徑遵義,當時,商人、紳士、工人、農(nóng)民夾道歡迎,與抗日將士握手、親切擁抱。大家同仇敵愾,慷慨解囊、踴躍捐資,購買豬、牛、羊等物資犒勞子弟兵。岳祖父所在的宣傳隊加入到龐大的“慰勞隊”,組織了盛大的歡迎活動,萬眾齊唱“軍民合作”和“慰勞傷兵歌”等歌曲,發(fā)揮了積極的宣傳鼓動作用。

抗戰(zhàn)歌曲不分民族和地域,凝聚民心、增進團結(jié),密切了軍民魚水的血脈親情,鑄就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最終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

“抗戰(zhàn)歌曲”生動詮釋了“萬眾一心、勇赴國難,不畏強暴、敢于犧牲,一往無前、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伸張正義、維護和平”的“抗戰(zhàn)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

新中國成立后,岳祖父成為一位人民教師。“三尺講臺”上,他默默耕耘了三十余年。

無論堅守工作崗位還是退休在家養(yǎng)老,他始終不忘抗戰(zhàn)歌曲,滿懷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的熱愛。他講述抗戰(zhàn)歷史,教唱“抗戰(zhàn)歌曲”,教誨學生、教育子孫,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2015年11月,習總書記與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晤,就推進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交換意見。岳祖父通過電視報道,了解到這一訊息,他非常高興,特地憶唱了當年一首抗日歌曲——“我愛我的臺灣(島)”。

在我家中,他又一次動情地歌唱,唱給他的孫女(婿)、曾孫聽。

“……我們要回到祖國的懷抱。兄弟啊姊妹啊,不能再等待!”

烽火已經(jīng)熄滅,硝煙已經(jīng)遠去,歷史已經(jīng)塵埃落定。當年傳唱大江南北的“抗戰(zhàn)歌曲”已融入中華民族抗戰(zhàn)文化,塵封于中國抗日戰(zhàn)爭歷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但近年來,日本右翼主政當權(quán),試圖為軍國主義“招魂”,并屢屢上演了“拜鬼、立憲、購島、擴軍”等否認侵華戰(zhàn)爭歷史的“鬧劇”。事實告訴我們,歷史不容忘卻,和平需要捍衛(wèi)。

遵義是“會議之都、轉(zhuǎn)折之城”,是聞名遐邇的“紅色圣地”。 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這里轉(zhuǎn)折,黨領(lǐng)導下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由此北上抗日。

岳祖父作為革命老區(qū)一位普通老人,在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后的“獻禮”不僅僅是幾首老歌,應該是一種愛國主義情懷!這或許也正是我們需要的。

對于耄耋老人的珍藏的這份“獻禮”?我又該送到哪里呢?

思索良久,我將這大大小小、七零八落的紙片掃描、剪切,留存JPG圖片文件和Word文本。前者附于文后,讓需要的人去考證和勘誤;后者歸還岳祖父,方便他翻看和歌詠。

物質(zhì)的東西有著存在和消亡的過程,精神的東西屬于思想意識形態(tài),是可以發(fā)揚和傳承的。“抗戰(zhàn)歌曲”仍然具有生命力和流傳性,必將為更多炎黃子孫所傳唱,因為它傳遞的是民族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

公交車緩緩駛離站臺,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里。沒能接到岳祖父,但我一路攙扶,送他上了車。

在敘談中,岳祖父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日本(侵略者)再打來,我扛槍上戰(zhàn)場已是不可能。但我也要拄著拐杖,安排做飯做菜,或是寫大字報宣傳動員……”。

他回憶抄錄的十八首歌曲中有膾炙人口的時代經(jīng)典,有地方特色的原創(chuàng)歌曲,也有網(wǎng)絡(luò)搜索的失聯(lián)曲目。

這18首手抄歌曲,岳祖父前后唱了八十年,可以體味到耄耋老人“朝歌夕詠”中深深的“愛國情懷”。想想他說的那句話,我感覺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那也是一腔熱血。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征程中,它將時刻激勵我、鞭策我,加倍努力、盡責盡職、勤奮工作。

朝花夕拾,品讀人生;朝歌夕詠,愛國情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jīng)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p>

 

 

責任編輯:李丹華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