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好黨員"董宣和(3)

摘要:他是一位有著57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帶領(lǐng)村民修水庫、修公路,是百姓心里的一面旗幟。他從1997年開始在荒山上義務(wù)植樹,18年來,他在寸草不生的荒山禿嶺上栽植了4萬多棵樹,用雙手演繹了荒山變綠洲的奇跡。他就是山東萊蕪的董宣和,18年來他“愚公移山”般的植樹歷程,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2015年7月,董宣和榮登“中國好人榜”。

3.花甲老夫妻把家搬上山 齊心協(xié)力讓荒山變綠洲

董宣和一個人在山上不回來,家里的瑣事全扔給了妻子王洪英。剛開始,為了賭氣,王洪英故意不問山上的事情??墒?,時間長了,王洪英開始沉不住氣了。“這么大年紀(jì)了,他一個人在山上,說到底我還是不放心。”就這樣,王洪英每天開始上山給老伴兒送水、送飯。從家里到山上有5里山路,一天走好幾個來回,幾天下來,王洪英的身體就有點吃不消了。這時,董宣和瞅準(zhǔn)時機,給王洪英做起了思想工作,讓她一塊兒到山上來。“這么多年了,你能舍得我???”董宣和的心里清楚,他一個人在山上,老伴心里舍不得。一句“舍不得”,把王洪英的心說軟了。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只要董宣和在身邊,王洪英就覺得踏實。

1997年秋天,在董宣和上山半年后,妻子王洪英也把鋪蓋搬到了山上。妻子上山后,這間用石頭砌成的小屋就成為夫妻倆的“新家”。一年365天,除了過年時下山跟孩子們吃頓團圓飯,平時夫妻倆就吃住在山上。當(dāng)初為了種樹,董宣和欠了一大筆債,為了能盡早還債,每當(dāng)下來新鮮瓜果,董宣和都要往返20多里山路到附近的小區(qū)里去賣。

圖為董宣和遙望山頂。面對自己18年的心血,董宣和滿臉的喜悅。圖片來源:萊蕪文明網(wǎng)

“俺爹買菜的錢都是一毛、五毛、一塊、兩塊的,得賣多少趟才能攢下100塊錢啊,有時候看看我都掉眼淚。”四兒媳張玉芳說家里人早就想替董宣和把這筆賬還上,但老人死活不同意。就這樣,董宣和用了3年的時間才把種樹時20多人的人工費給還清。為了支持董宣和,王洪英拖著帶病的身體,和丈夫并肩干。沒有水,老兩口就從下面的水庫一桶一桶地挑上山,數(shù)萬棵樹木都是一棵一棵澆。

董宣和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起初孩子們就一直反對他們上山,好說歹說硬是沒攔住。“老兩口在荒山上住得破破爛爛,吃不好喝不好的,我們打心眼里心疼。”三兒媳亓合英說,公公婆婆都這么大年齡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兒子們都不孝不贍養(yǎng)他們呢。“其實,俺們兄弟四個想讓他倆在家里享福,可就是說不動啊。”至今,亓合英仍然清楚地記得,2000年11月底,她和弟媳張玉芳從村里雇了一輛三輪車,“偷偷”到山上把老兩口的鋪蓋和鍋碗瓢盆都搬回了家。山上沒法住了,董宣和老兩口還真回了家,這讓兒女們著實高興了一陣。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天,老兩口又把東西都搬運了回來,重新住到了山上。在村里人看來,董宣和這個人就是“傻”,兒子兒媳婦都這么孝順,好好在家享福該有多好呢。但是,他卻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堅持。

“這些樹都是我和老伴兒親手栽下的,剛栽的時候還是小樹苗,現(xiàn)在一個人都抱不過來了。”董宣和說,他們和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舍不得離開。孩子們沒辦法,又不放心,只能是隔三差五地到山上給老兩口送飯、送水。“大爺,您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到底圖啥呢?”當(dāng)記者問董宣和他上山搞綠化的最初想法和動力時,老人笑呵呵地說:“人活著就得干點事,再說我還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有這個義務(wù)。”

2014年5月8日的夜晚,山上房屋突然倒塌了,睡夢中的董宣和和王洪英經(jīng)歷了一場“生死劫”。事情發(fā)生得太突然,兩人的身體都被石頭砸住了,動也動不了?;艁y中,王洪英摸到了床頭的手電筒,借著微弱的光,搬開了壓在身上的石頭,看到董宣和的右手臂被石頭砸得直冒鮮血。“當(dāng)時我就被砸糊涂了,還是老董指揮我,先把砸在他身上的石頭搬開。”王洪英說,到了第二天,她想想就掉淚。“要是真在這山上砸死了,孩子們也不知道。”這場災(zāi)難,讓董宣和早年曾受傷的右臂再遭創(chuàng)傷,成了永久的殘疾。如今,董宣和自己連衣服都穿不上,干活也要雙手才能拿起鋤頭。面對這些,董宣和卻說,有困難算啥,沒把命丟了就已經(jīng)很好了。一場死里逃生的經(jīng)歷非但沒有嚇退兩位老人,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造林綠化的決心。沒過幾天,董宣和又請人在山上重建了一座房子。

董宣和澆樹。山上沒有水,董宣和便從山下一桶一桶往上運。圖片來源:萊蕪文明網(wǎng)

董宣和的孩子們幫其打理莊稼。如今,老人的兒孫們輪流上山照顧董宣和夫婦,順便幫他們打理一下老人栽種的莊稼。圖片來源:萊蕪文明網(wǎng)

每年春天,董宣和都會在山上種下一批樹苗,一個春天接著一個春天,一轉(zhuǎn)眼,18年就過去了,董宣和栽下了4萬多棵樹!昔日的“黃山子”如今已經(jīng)是郁郁蔥蔥的一片綠洲。“這棵樹,原來栽的時候,也就1公分粗、1米多高,現(xiàn)在都長到20多米高了。”在董宣和、王洪英的眼里,山上的這些樹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澆水培土、細(xì)心照料,每一棵都是他倆看著長大的。如今,這片山林成了董宣和的“寶貝”。為了保護這些樹木,每天早晨,董宣和6點就起床,帶著鋤頭就開始巡山。8公里的山路,董宣和走下來要兩個多小時。多年來,原本雜草叢生的山上,硬是被他踩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董宣和愛護樹木綠化荒山,希望子孫后代們也能夠好好保護這片小樹林,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大學(xué)的孫子孫女放假回來,都去幫爺爺奶奶植樹干活,他們說爺爺?shù)木裰档盟麄儗W(xué)習(xí),今后他們也將加入到植樹行動中去,每年給荒山添一點綠。

如今,董宣和、王洪英兩位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腳步已不再那么從容,身體也不如從前,但是心中的夢想依然沒有改變。兒女們都勸他們搬下來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可是老兩口死活不肯,孩子們拗不過老人,讓老人在山上又不放心,于是孩子們排起了“值日”,每天都有人陪著老人在山上干活。“我這輩子就是治山治水,希望將來把這片山林交給國家。”董宣和說。

責(zé)任編輯:張少華校對:李丹華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biāo)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