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夢指引下,“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漸次展開,五大發(fā)展理念日臻成熟,黨中央治國理政開辟了新的境界
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中共中央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首次提出五大發(fā)展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振聾發(fā)聵。
“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fā)展新思維’。”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撰文指出,以此破解發(fā)展難題、增強發(fā)展動力,不僅能夠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
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如何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緊緊抓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總目標,不斷提升對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逐步豐富和完善治國理政方略。
在中央黨校哲學部主任韓慶祥看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既提出了問題,又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這就是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
朝著夢想的方向奮進,一張清晰的路線圖鋪展眼前。
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國腳步堅定——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舉行,中西部22個省區(qū)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了脫貧攻堅責任書。
立下軍令狀,打響攻堅戰(zhàn)。
中國夢提出的三年,也是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疾速前行的三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明了決勝階段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為實現宏偉目標作出了再動員。
更高舉起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中國砥礪前行——
從高考改革、戶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到公車改革、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呈現加快推進之勢。習近平總書記已主持1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每一次會議既審議部署重大改革事項,又從戰(zhàn)略全局指明改革方向。15大領域、330多項改革舉措,蹄疾步穩(wěn)扎實推進。改革部署出臺的數量之多、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法治精神照耀神州大地,中國揚帆正起——
行政訴訟法首次修改,破解“民告官”立案難、審理難、執(zhí)行難;立案登記制全面實施,各地法院迎來“立案潮”;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試水”公益訴訟,以更好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著眼于在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法治中國”建設動真招、出實招,步伐加快。
鍛造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一往無前——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一份“八項規(guī)定”改變了中國,凝聚了人心。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到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清正的從政環(huán)境;從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到實現黨內巡視監(jiān)督、派駐監(jiān)督全覆蓋……
管黨治黨打出“組合拳”,全方位“擰緊螺絲”“上緊發(fā)條”,使嚴的標準全面貫穿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始終,政治氣候風清氣爽,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向著民族的偉大復興,黨中央治國理政達到新的境界。
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鋪排布局的內在邏輯,指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又在實踐中形成愈發(fā)深厚的思想偉力。
復興之路,穿越百年,綿延至今。
“由現實的此岸到達夢想的彼岸,必須鋪就一條堅實的道路。”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孫業(yè)禮指出。
與時俱進的治國理政方略,清晰表達了解決當前問題、實現未來夢想的實踐邏輯,正在化作無數中國人的共同信念和自覺行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