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參與信訪法律服務政府應該買單
國家建立和大力推行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其對于推進涉法涉訴信訪走向法治、形成良好信訪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不言而喻,無須饒舌。筆者注意到,一個與律師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被忽略了。《意見》對于律師參與此項工作提出了四項原則,其中之一是:“無償公益”。
“無償公益”原則,肯定受信訪人歡迎,惠及社會,眾盼共求,善莫大焉!然而,我們不能不考慮:一,公益服務是自覺行為,強迫不得,需要有經濟條件和志愿意識作前提。這個前提具備,此項工作如何開展?便會淪為空話。二,律師也是人,他們也要吃飯穿衣、養(yǎng)家糊口,獻身公益服務,誰來為其生活花費買單?即便律師們覺悟強,境界高,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這樣短期可以,想長期堅持,恐怕實難做到。三,毫無報酬,難免有的人會敷衍應付,得過且過,不把工作當作一回事。
“無償公益”,只能提倡,不能夠強迫命令。譬如,某某律師,你必須去做三天公益服務!這未免欠妥,有違公益活動的志愿宗旨?!兑庖姟芳热皇?ldquo;試行”的,愚以為應該予以補充完善。修改為: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地方政府要給予相應的報酬,即律師參與法律服務由政府買單。在這方面,北京市已經做出示范。他們目前已投入350萬用于購買律師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法律服務,為每名律師值班一日補貼300元,律師形成一份法律意見獲得2000元。各地完全也可以這么辦,使律師參與法律服務“不吃虧”,有生活保障,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以便使律師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法律服務工作實現規(guī)范化、制度化。
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法律服務,及時有效化解矛盾,促進地方和諧安定,政府為民務實的理念落到了實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贊譽,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其為之買單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也。同時提倡和歡迎有條件和志愿的律師,積極提供無償公益的法律服務,“兩條腿走路”豈不更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