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源錯配,制約貨幣政策效果
劉勝軍表示,對于實體經(jīng)濟的刺激方面,貨幣政策已經(jīng)出現(xiàn)失靈的狀況。“主要問題是中國金融體系沒有效率,一方面是銀行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另外國有銀行的大部分資源被配置到?jīng)]有效率的行業(yè)和部門,比如說中國的企業(yè)債務,其中75%是在我們的國有企業(yè),但是對整個GDP的貢獻,國有企業(yè)還不到40%,卻占有了75%的金融資源,這本身就是金融體系的錯配。”他說
“中國的證券市場長期得不到發(fā)展,特別是股票市場,IPO又暫停,所以直接融資是受到壓抑的,這個也大大降低了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劉勝軍表示,“另外一個突出的問題就體現(xiàn)在我們中國利率的雙軌制,民間利率和銀行利率有一個超過一倍的落差,這都是我們金融體系的過度管制所導致的,和貨幣供應量太少沒有必然的關系。”
在劉勝軍看來,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央還會繼續(xù)降息降準,但由于金融改革步伐過慢,剛性兌付、預算軟約束等問題長期得不到清理,制約了整個貨幣政策實際的效果。
“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還有很多不暢通的地方,所以政策層也在強調,需要定向的調整而不是一味地大水漫灌,我們在貨幣政策操作的同時還是需要傳導機制進一步地順暢,包括一直在談的利率市場化、改變過去過于依賴銀行傳導貨幣政策的套路等。”楊濤如是分析。
丁建臣也對記者表示,貨幣政策效果極其有限的根本問題在于制度性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金融的背后是政治、是交易、是風險、是利益集團等等,五中全會也提出,企業(yè)制度、銀行制度等所有制度都需要創(chuàng)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