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前頗受關注的審計署曝光的廣西馬山縣扶貧問題,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回應透露馬山縣政府已對有關情況進行了核實,其中超過貧困標準的3048人已全部暫停享受扶貧政策。
審計署披露的“馬山扶貧”亂象讓本是貧困群眾享受的陽光照到了“富人”身上,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雖然相關部門對超過標準的對象暫停享受扶貧政策,但是,一些“無權謀私”的困難群眾更應該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經(jīng)常深入基層調研的領導都會知道,馬山扶貧亂象絕不是個案,雖然不象馬山一樣大規(guī)模地存在,但卻或多或少地存在,比如一些扶貧項目的實施、社會救助物資的發(fā)放,一些基層干部會利用手中權利,優(yōu)親厚友,更有甚者,部分村干部變換戶主,把自家也列為扶貧和救助對象。大大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視察時,首次明確提出“扶貧要實事求是,要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所以,要遏制扶貧亂象發(fā)生,除管好權力外,還要公開公平公正地搞好扶貧工作。一是要完善公示制度。對擬扶貧對象進行公示,讓廣大群眾進行監(jiān)督。二是要認真核實。結對干部進村入戶后,要認真了解結對農(nóng)戶的真實情況,聽取群眾意見,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上報更正。三是要及時調整。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貧困對象”進行調整,把真正貧困的群眾納入扶貧范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