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扶弱濟困“警中花”:故事拍成微電影 特殊“妹妹”為她寫詩
“她演得非常好,展示了最美的女警形象。”4月13日上午,央視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朱軍在全國公安民警微信、微博、微電影大賽頒獎儀式夸贊榮獲賽事最佳女主角獎的邵小軼。
邵小軼馬上“糾正”他說,“我只是一名社區(qū)民警,不是專職演員,我所呈現(xiàn)的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朱軍好奇地問起這部根據(jù)邵小軼與精神病人圓圓的真人真事改編的《警事新語—雙生花》的大致內容。
事情發(fā)生在2010年9月,邵小軼值班時接到一名女子報警說自己在家遭人追殺。她迅速趕到現(xiàn)場,才知道報警女子圓圓系精神病發(fā)作。圓圓是獨女,大專畢業(yè),當年學的護士專業(yè),19歲查出患有精神病。邵小軼主動向所長請纓,擔當起照管她的義務。
“雙生花”邵小軼與圓圓手拉手在小區(qū)散步。圖片來源:渝北文明網(wǎng)
“她回家后,我第一次去看望她,剛到她家樓下,一名女子突然叫我邵姐姐。”邵小軼回憶說,原來她就是圓圓。此后,她一直喊她“姐姐”。而事實上,圓圓比邵小軼大9歲。
與圓圓相識后,邵小軼每周都要抽空去陪她聊天,有時還牽著她到小區(qū)散步,小區(qū)居民笑稱她倆是一對姐妹。2013年,邵小軼萌發(fā)想通過照片記錄“妹妹”變化的想法。于是,每次去看望她時,都會給她拍些照片。2014年8月,圓圓生日那天,邵小軼送給她一本精美影集,上面全是她生活的鏡頭。邵小軼說,她拍的照片至少有200張,主要記錄圓圓病情的變化以及她的生活情況。這些照片有她過生日扮鬼臉的,有她撒嬌時被抓拍到的,還有她的全家福等,每張照片旁都寫有簡短文字記錄當時情況。
“女兒能有今天,全家都很感謝邵小軼。”圓圓母親說,邵小軼悉心照顧女兒多年來,女兒的病一直沒復發(fā)過,而且還開始寫文章、寫詩。
圓圓為小軼寫詩,小軼為圓圓作畫,“姐妹”之間的感情愈發(fā)深厚。2014年8月,渝北區(qū)公安分局決定把邵小軼與圓圓的事跡拍成微電影,并由邵小軼親自主演,于是便有了獲獎作品《警事新語——雙生花》。這部片長16分23秒的微電影,2014年10月在騰訊和“平安渝北”微博上播出后,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點贊。
社區(qū)民警邵小軼與同事入戶走訪。圖片來源:渝北文明網(wǎng)
多年來,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居民們的認可,居民們也帶給她別樣的感動。2014年盛夏,轄區(qū)居民李大爺走進了派出所,他并不是來報案的,他來是想給邵小軼她們送幾把自己親手種植的青菜,表達一個社區(qū)居民對民警的感謝。“這件事讓我特別感動,李大爺已經73歲了,從他所居住的小區(qū)到我們派出所還是一段很長的距離,他頂著這么大太陽給我們送菜,我真的特別感動,那一瞬間覺得,我的工作好有價值!”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邵小軼感慨地說道。
如今的邵小軼,每天依然在轄區(qū)里忙碌,除了正常出警之外,一般早上到了派出所要錄入前一天采集到的轄區(qū)新信息和各種文案工作,下午就到社區(qū)走訪,入戶了解,粘貼警情提示、調解糾紛……抽空還要忙著更新一下自己兩年前新開辟的宣傳陣地——“安家嘴社區(qū)警務室”的微博。
邵小軼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社區(qū)民警,她的工作算不上轟轟烈烈,但卻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帶給每一個有需要的人以溫暖。正如她在“安家嘴社區(qū)警務室”的微博介紹中所寫的那樣:“我是一名民警,我不能保證能破獲所有案件,也不能保證能調解好一切糾紛,但我希望我的付出能提高大家的防范,我的努力能化解人們的怨恨。”
樸實的語言,往往能帶給人最深的感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