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抗戰(zhàn)老兵張韶老爺子接受記者采訪回憶往昔。
姓名:張韶年齡:91歲住址:順義區(qū)港馨東區(qū)
講述·老兵
吃沙子米飯也要打日本
我叫張韶,1924年9月生人,家住順義區(qū)南法信鎮(zhèn)。參軍之前,我在本地大地主張英家扛活放豬。1945年3月,村里來了部隊,二區(qū)長叫呂林,招新兵打日本鬼子。以前聽村里人說部隊很苦,吃的飯還不如家里,整夜不讓睡覺,天天把腦袋別在褲腰上過日子。但我想,如果不打跑日本鬼子,家里早晚會沒飯吃。
聽到招新兵的消息,我偷偷從地主家跑了出來,直接找到呂林,我連家里人都沒來得及通知,就跟著部隊來到平谷、天津薊縣一帶的冀東十四分區(qū)參戰(zhàn)。
來到部隊才知道提著腦袋過的苦日子可不虛傳,剛入伍不久,我就聽說呂林的弟弟呂分(音)被日本人用刺刀挑了,日本人連全尸都沒給留下。那時候我才感覺,死亡離我們有多近,我甚至連回家看一眼爹娘的機會都沒有了。
部隊平時吃的是沙子米飯,菜是四瓣咸蘿卜,米飯一入口咯吱咯吱直響。吃飯沒有熱水,我就從水溝里舀水把沙子米飯泡在碗里,等沙子沉底了再吃。睡覺沒有固定場所,有時湊合在野地里,有時在老鄉(xiāng)家。睡覺從來不脫衣服,手榴彈不準摘,抱著槍瞇一會兒。躺地上還要耳聽八方,一有動靜立即起來戰(zhàn)斗,從來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吃不好、睡不好、提著腦袋活,這就是我們打日本的艱苦日子。但那個時候不覺得苦,心里總有個信念,只要能把日本人趕走,死了也是值。
游擊戰(zhàn)中險遭日軍爆頭
入伍后,我正趕上部隊和日軍打游擊戰(zhàn)。一般是夜間作戰(zhàn),呂林帶領整個分區(qū)部隊大約500名戰(zhàn)士走到哪兒,打到哪兒,見到敵人就打,為了保存實力,打完就趕緊隱蔽起來。
當時我軍武器普遍落后,一個班12名戰(zhàn)士只有6支槍,其余每人12個手榴彈。日軍人持一支三八大蓋,火力足、打擊迅速。武器差距較大,這也是我們采取游擊戰(zhàn)術的重要原因。
為了便于管理和作戰(zhàn),500人的分區(qū)部隊分成不同的小區(qū)分隊,我在其中一個,由十余人組成。我們小區(qū)分隊活動都在一起,統(tǒng)一由班長指揮。
一天下午,我們小分隊行動至河北三河一帶,在百米開外,我軍看到一隊日本兵遠遠走過來,班長指揮我們迅速找遮擋物趴下作戰(zhàn)。但是當時速度太快根本來不及掩護,戰(zhàn)士們趴下就開打。結果,還沒等我的槍上膛,一顆子彈就從我右側臉頰飛過,再近兩三厘米我可能就沒命了。幸虧我當時歪戴著帽子,敵人沒瞄準。之前,我們班長就教戰(zhàn)士們,一定不能讓帽檐正對額頭,要給敵人瞄準制造難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