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以來,有關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的消息引發(fā)世界輿論聚焦。先是以色列和土耳其媒體稱俄羅斯開始向大馬士革派遣戰(zhàn)斗機和軍事人員;隨后英美媒體也聲稱,俄羅斯已向敘利亞派遣航空分遣隊。9月8號,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法新社均稱,數架俄羅斯安-124重型運輸機飛抵拉塔基亞附近機場。9月9號,路透社稱,俄已向敘利亞塔爾圖斯派遣兩艘坦克登陸艦,并部署少量海軍步戰(zhàn)人員。路透社還稱,俄羅斯將向敘提供“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tǒng)。9月13日,法新社報道稱,俄正在拉塔基亞建設簡易機場,跑道足以起降大型飛機。對此,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已大方承認。“一石激起千層浪”,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引發(fā)美國強烈反應,由此使中東博弈正在進入“美俄時刻”。
俄為何加大軍事介入敘利亞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一直是個“公開的秘密”。巴沙爾政府能夠在內外交困的內戰(zhàn)中支撐至今,內因主要是敘利亞政府軍忠心耿耿,沒有出現大規(guī)模嘩變或潰敗,外因就是伊朗和俄羅斯等外部國家鼎力援助,這些援助就包括軍事領域的相關合作。問題在于,過去相當長時期,俄羅斯在對敘軍事介入問題上表現低調,甚至在8月初還計劃撤離常駐敘利亞的俄公民。為何現在卻增強在敘的軍事存在,甚至普京還公開承認這點呢?說到底,是形勢發(fā)展使然。
首先,當前巴沙爾政府處境危急,亟需外部援手。經過長達四年多的血腥內戰(zhàn),敘利亞政府軍疲態(tài)日顯,尤其是兵源不足問題日趨凸顯。據統(tǒng)計,自2011年3月沖突爆發(fā)的敘利亞內戰(zhàn),已造成政府軍8萬多人喪生。由于傷亡慘重,連忠于政府的敘利亞人也不愿服兵役。據說有7萬敘利亞人逃脫兵役。巴沙爾所屬的阿拉維派在敘利亞總人口中只有l(wèi)5%左右,因此兵員緊張問題日趨凸顯。2015年7月28日,巴沙爾總統(tǒng)首次公開承認,因陣亡、變節(jié)和逃避服兵役等情況,曾擁有近30萬軍力的敘利亞政府軍規(guī)模減少近半,并坦承“軍隊感到疲乏”,“其他什么都有,但就是缺人”。因軍力不足,敘政府軍只能收縮戰(zhàn)線,使“伊斯蘭國”輕易奪下巴爾米拉,親政府部隊還退出伊德利卜省。據報道,敘利亞政府控制的領土面積不足25%。如果沒有外部強援,巴沙爾政府很難長久支撐下去。
巴沙爾政府續(xù)存對俄羅斯至關重要。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為數不多的忠實盟友,塔爾圖斯港還是俄羅斯在海外的唯一軍港,巴沙爾垮臺將使俄羅斯在中東失去重要的立足點;從地區(qū)反恐看,巴沙爾政府是目前遏制“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向北高加索地區(qū)擴張的重要屏障。如果巴沙爾政府垮臺,敘利亞很可能完全被極端恐怖勢力占據,并將直接威脅俄羅斯南翼的安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高調示強,宣布將擴大對敘利亞軍事介入。
其次,歐洲難民潮引發(fā)的輿論變化,為俄羅斯強行介入敘利亞提供契機。2015年以來,歐洲正遭遇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難民潮,目前已有數十萬難民涌入歐洲,令歐盟國家焦頭爛額、疲于應對。這些難民絕大部分來自戰(zhàn)亂不斷的西亞北非地區(qū),其中80%難民來自內戰(zhàn)猶酣的敘利亞。連年內戰(zhàn)使敘利亞近半數國民流離失所,400萬人流亡海外。歐洲國家要想遏制難民潮的勢頭,必須正本清源,設法結束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內部戰(zhàn)亂。而這些國家當初陷入戰(zhàn)亂,與美歐此前推行的“政權更替”政策直接相關。當年正是英法主導發(fā)動利比亞戰(zhàn)爭,以及在敘利亞策動政權更替,才使這些國家陷入戰(zhàn)亂,制造出大量難民。普京9月4日稱,難民潮是歐洲國家在中東和北非錯誤政策的“必然結果”。歐洲國家的外交政策“對美國亦步亦趨”。歐洲國家開始重新反思對敘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普京承認并加大軍事介入敘利亞,實際是適時引導敘利亞的政局走向,顯示俄羅斯在地區(qū)事務上發(fā)言權和影響力。
再次,“伊斯蘭國”對俄羅斯威脅增大。2014年興起的“伊斯蘭國”非常敵視俄羅斯,該組織因不滿普京支持巴沙爾政府,聲稱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一樣,是“伊斯蘭國”的敵人,曾揚言要打到俄羅斯,并揚言解放車臣和整個高加索地區(qū)。此后,該組織曾出資7000萬美元,在中亞開辟新戰(zhàn)場。而俄羅斯是世界上信奉伊斯蘭教人數較多的國家之一。伊斯蘭人數僅次于東正教,俄羅斯穆斯林超過25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5%,其中不乏“伊斯蘭國”的同情支持者。據俄羅斯專家稱,IS組織中有1000多名俄羅斯人。對俄本土安全構成一定威脅。但俄羅斯2014年忙于應對烏克蘭危機,無暇顧及打擊“伊斯蘭國”。目前,隨著烏克蘭危機局部緩解,俄羅斯的安全關注重點逐漸轉移。與此同時,由于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出工不出力”,“伊斯蘭國”在2015年持續(xù)壯大,其活動范圍遍及西亞北非各個國家,極端思想繼續(xù)向外滲透。在此背景下,俄需要將目光轉向中東,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投入更多資本。而軍事介入敘利亞、扶植巴沙爾政府就是重要步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