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日本國會卻強行表決通過了所謂的新安保法案,這也意味著日本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從法理上走完了最后一步。雖然臺面上的理由是“為國際和平作出更大貢獻”,但日本在推進新安保法案的過程中,卻一直在國內外渲染“中國威脅論”。一定程度上,炒作“中國威脅”是日本新安保法案得以通過的重要推手。
安倍政府的一個慣用手法,就是借輿論蒙蔽國際視聽,丑化和抹黑中國。近年來,日本無端指責中國軍力不透明,用“強力”“嚴峻”等陳詞濫調惡意渲染“中國威脅”,字里行間充斥著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警惕”。不僅如此,他們還憑空捏造“新聞”,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火控雷達瞄準”事件,無端指責中國海軍護衛(wèi)艦“可能”在東海動用了射擊用火控雷達,瞄準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的護衛(wèi)艦和巡邏機。就連中國舉辦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也被日本方面說三道四,甚至有日媒稱“中國是在炫耀武力嚇唬日本”。
為了取得美國的同意和支持,確保新安保法案通過,日本方面還利用美國大力推進“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之機,刻意渲染“中國威脅”,鼓吹日美軍事同盟的作用,希望拉美國下水。去年4月9日,《朝日新聞》就發(fā)表題為《太平洋美軍的敵人仍是中國》,挑動中美對立。
與此同時,安倍政府還罔顧歷史與事實,刻意將自己打扮成一副“受害者”形象,渲染悲情意識。近些年,日本右翼分子肆無忌憚篡改歷史,在“大東亞戰(zhàn)爭史觀”語境下杜撰、擴散各種陰謀論,誣指中國“編造”日本侵華歷史,轉移人們的歷史視線,將“七七事變”以及中日全面戰(zhàn)爭爆發(fā)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2014年10月2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國會問詢中表示,1993年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日本軍隊強征慰安婦問題的發(fā)言“有很大問題,我們否認那個發(fā)言。政府將為恢復日本的名譽和信任努力申訴。”
日本不僅在歷史問題上如此,在現(xiàn)實中同樣不乏類似的舉動。去年6月11日,中方飛機在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進行例行巡邏正常飛行時,遭到日本2架F-15飛機抵近跟蹤,最近距離約30米。而日本卻惡人先告狀,先后兩次指責中方戰(zhàn)機“異常接近”日本飛機。
121年前的那個甲午年,日本投巨資派遣1114名本國記者、邀請129名西方記者隨軍采訪,并賄賂《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等英國知名媒體,使得日本國內媒體對侵華戰(zhàn)爭“叫好聲不斷”,就連西方輿論也稱日本是“成熟的文明國家”?;蛟S是從歷史中學到了這般伎倆,日本政府為了騙取輿論,也十分注重媒體的作用。為了向國際社會宣傳釣魚島、竹島(韓國稱獨島)和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日本外務省在2014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安排了大約10億日元的預算。據(jù)早稻田大學教授加藤典洋調查,安倍第二次上臺一年半時間,就同相關媒體人在至少36個場合一起進餐,而“政府爆料——日本國內部分媒體尤其是右翼媒體炒作——西方和盟國媒體關注——成為國際輿論熱點”,則是其典型的炒作套路。
然而,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日本方面篡改、歪曲歷史的企圖注定不會得逞,中國熱愛和平、捍衛(wèi)和平的形象在國際社會也早已深入人心。歷史無法改變,和平需要捍衛(wèi)。日本通過被有識人士稱為“戰(zhàn)爭法案”的新安保法案之后,究竟會做出什么動作,值得人們警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