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廣州“刑事速裁”試點走在全國前列
在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關頭,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成為各項改革任務的基本遵循。在廣州市12個基層法院展開試點的“刑事速裁”工作,就集中體現了這種依法改革的法治精神。
“刑事速裁”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創(chuàng)“試驗性立法”先河、授權兩高進行試點的一項重要司法改革內容。近日召開的廣州兩級法院“刑事速裁”工作中期總結會上獲悉,截至今年8月31日,廣州市12個基層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結的案件共2608件2655人,案件數量居全國首位。
廣州法院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刑事速裁程序有效避免了訴訟拖延,促進了程序正義,有效縮短了羈押時間,避免了被告人的“交叉感染”和“罪刑倒掛”。另外,在保障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的同時,通過繁簡分流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有效保障了司法機關能夠集中精力審理疑難復雜案件,更好地防止冤假錯案發(fā)生。
繁簡分流
刑庭兩成法官審結五成案件
今年5月24日晚11時許,廣州公交車司機阿洪因與一名醉酒乘客相互斥責引發(fā)糾紛。雙方打斗時,阿洪將乘客推出車門外,致使對方倒地腰部受傷。后經法醫(yī)鑒定,乘客的傷情構成輕傷一級,阿洪被指控故意傷害罪。
案發(fā)三個多月后,經過反復接受訊問、探望傷者、商議賠償,阿洪終于等來了法庭開庭的日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9月6日,越秀區(qū)人民法院對此案的審理,從開庭到宣判,總共只耗時6分鐘。經此6分鐘后,阿洪就獲得了處以緩刑的當庭判決。“雖然開庭前也知道是使用特別程序,但還是沒想到這么快。再也不用為這個案件擔心煎熬了,今天上午還可以趕回公司上班!”阿洪在宣判后這樣告訴筆者。
9月6日,在越秀區(qū)法院與阿洪同一天受審的還有另外3案的被告人,他們分別被指控販毒、盜竊和危險駕駛。這3名被告人也獲得了當庭判決。當日庭審后,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了“刑事速裁改革工作座談會”。截至2015年8月31日,廣州市12個基層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結的案件共2608件2655人,案件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審結案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結案數的15.36%。其中當庭宣判2301件,當庭宣判率88.2%,被告人上訴25件,上訴率僅為0.96%,無抗訴案件,平均審限5.7天。“將符合條件的案件分流出來適用速裁程序,能夠使被告人及時獲得審判,并獲得與罪行相當的刑罰,讓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護,讓司法公正與效率獲得雙贏。”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廖榮輝這樣告訴筆者。
以廣州市內“收案大戶”越秀區(qū)法院為例,速裁辦案組以刑事審判庭17.65%的人力完成了全庭52.29%的案件量。廣州海珠區(qū)人民法院是全國最早試點“刑事速裁”程序的法院。該院年均要審理1800多件刑事案件,經過一年多的試點,該院進入速裁程序的案件平均辦案時間縮短30%以上。
據介紹,2014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授權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該草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提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刑事犯罪呈高發(fā)態(tài)勢。進一步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是當前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
草案中明確,試點案件限于對盜竊、危險駕駛等依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單處罰金的案件,必須保證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告人自愿認罪,適用法律沒有爭議。草案選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地區(qū)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時間為兩年。
程序簡化
被告人權利一樣都不減
案件審判全面提速了,被告人的權利是否也有所“忽略”呢?
“目前雖然速裁案件在庭審中不再有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但在庭審前后全面加強了對速裁案件當事人的權利保障,確保速裁程序嚴格規(guī)范,不走過場。”廣州中院刑一庭庭長萬云峰向筆者介紹,“簡”程序“保”權利,改革的目的是要公正與效率雙贏。如何在簡化訴訟程序的同時充分保障被告人權利是廣州兩級法院在推進速裁試點工作中特別強調的重點。阿洪告訴筆者,在開庭前,檢察官就告訴過他有選擇速裁程序的權利,并一份份地給他出示了案件的證據,問他有沒有意見。阿洪自己也向駐法院值班律師詳細了解了案件審理和權利保障問題。
萬云峰介紹,目前“廣州模式”有三項機制創(chuàng)新。一是專員專立、專人專審,對符合速裁條件的案件從分類、立案、排期到庭審均建立綠色通道和專人負責制。二是主動啟動,提高適用率。法院經審查,對符合速裁條件又未啟動速裁程序的案件,在征求檢察機關意見和被告人同意后,主動啟動該程序。三是通過司法改革提速裁判。以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為依托制定法院內部刑事速裁操作規(guī)程,通過審判委員會授權方式,將刑事速裁案件的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等權限下放,保障速裁法官享有充分審判權。
公檢法聯(lián)動
確保審判穩(wěn)中快進
“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系統(tǒng)性強、整體性強,涵蓋偵查、公訴、審判、執(zhí)行各個訴訟環(huán)節(jié),涉及執(zhí)法規(guī)范、司法理念、專業(yè)隊伍、工作機制多個方面,特別強調各政法機關的聯(lián)動配合。”廣州中院刑一庭副庭長莊惠婷介紹,在廣州市委政法委的統(tǒng)一領導和廣東省高院的業(yè)務指導下,廣州市各政法機關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建立聯(lián)席會議制度,及時化解速裁案件在偵查取證、法律幫助、審查起訴、證據開示、社會調查評估、審理方式、格式裁判文書制作、收監(jiān)執(zhí)行、社區(qū)矯正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成為各區(qū)順利推進試點工作的強大支持。
隨著試點工作不斷推進,各政法機關對確保符合條件的案件盡可能地進入速裁程序逐步達成共識;專門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法院和看守所已全面設立;廣州市中院在全市15個看守所建設視頻提訊室,為視頻提訊和“遠程”開庭提供信息化支持;法院刑事審判部門與社區(qū)矯正部門、各看守所建立聯(lián)絡員制度,確保速裁案件被告人“快審快判快執(zhí)行快重新回歸社會”。
為確保速裁程序“簡”程序不“減”權利,廣州市法、檢、公、司各單位注重在訴訟各階段保障被告人的知悉權、程序選擇權、獲得法律幫助權。司法局駐看守所值班律師在羈押場所通過廣播開展專項法律知識講座,介紹速裁程序及法律援助的法律知識;檢察院建立證據開示制度,聽取嫌疑人對證據的意見并予以核實;法院在送達起訴書副本時向每一個速裁案件被告人送達權利義務告知書,告知其有向駐所值班律師、駐法院值班律師獲取法律幫助的權利,確保被告人在訴訟階段至少獲得一次法律幫助;在開庭審理中,法院注重各方當事人的訴權保障與制約,保障速裁案件被害人的參與權,被害人可以在庭審中發(fā)表影響性陳述,向法官表達對案件的想法及對被告人量刑的處理意見,法庭對取得被害方諒解的被告人適用速裁程序并從寬處罰,使被告人在認罪的同時向被害方積極賠償,讓雙方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保護;如果被告人在庭審中反悔,對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就應當轉為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廣州公、檢、法經過一年的試點,對于輕罪輕刑案件的高效率審判,形成了改革試點的“廣州模式”。部分一線法官針對司法實踐中發(fā)現的具體問題寫出了專業(yè)論文。廣州法院還召集法學教授、專家學者,對行賄犯罪、毒品犯罪在適用速裁程序時須審慎注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總結。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督查組對廣州法院給予充分肯定,指出廣州試點工作“起點高、起步好,有特點、有內容,推進試點態(tài)度堅決、行動迅速、措施有力、效果明顯,走在全國18個試點城市前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