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回應國際社會對我國人民幣匯率走向的關切,對新一輪匯改后的匯率政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強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xù)朝更加市場化的方向邁進”,“穩(wěn)步有序向前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中國外匯儲備有所增減是正常的,不必過分擔憂”,“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xù)貶值的基礎”。這是我國國家元首首次就匯率這一當前備受關注的議題明確對外表態(tài),給世界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一直在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1994年,由于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出入較大,我們選擇向市場并軌,美元兌人民幣匯價從“1∶6”左右調整為“1∶8”左右,貶值約1/3;2005年,市場大反轉,人民幣受追捧,我們考慮市場供求,順勢而為,一次升值2%,之后一直保持升值勢頭;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有所減緩,但累積升值依然超過25%;2014年以來,由于美國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美元走強,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0.28%和9.54%。8月11日、12日、13日,人民銀行連續(xù)3天調整中間價報價,貶值4.6%。這次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加大了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
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做市商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期明顯分化,使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和市場匯率出現(xiàn)了較長時間的偏離。完善中間價報價使中間價形成更多參考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從機制上防止中間價和市場匯率持續(xù)大幅偏離。8月11日中間價報價完善以來,偏差矯正已初見成效,在岸匯率與離岸匯率也趨于一致??傮w來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既釋放了市場的貶值壓力,又把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了大幅度貶值可能帶來的系統(tǒng)性風險。
在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同時,我國已經于1996年實現(xiàn)了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后,一直在朝著資本項目可兌換方向努力。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不開放的交易已經不多,正在穩(wěn)步有序向前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相關工作。關于資本項目兌換和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社會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資本流動順暢可以提高資本在國際范圍內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大規(guī)模的資本外流往往也會給一些國家?guī)斫鹑趧邮?,直至引發(fā)經濟危機。我國是根據(jù)自身經濟發(fā)展狀況和金融承受能力,參考國際經濟組織的建議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近期,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引發(fā)了一些人的猜想,擔心中國會大幅貶值。但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xù)貶值的基礎。決定匯率走向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發(fā)展前景。我國目前由于經濟轉型,一些累積的矛盾顯現(xiàn)出來,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后遺癥,外需突然縮減后恢復十分緩慢,眼下存在較大困難。但是,我國經濟發(fā)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xù)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中國依然是當前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2014年,中國吸引外資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達到1200億美元,連續(xù)23年保持發(fā)展中國家首位。今年前8個月,中國外貿順差是365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53億美元,同比增長9%。每個月大概有500億美元的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這是人民幣匯率不會貶值的基礎保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在緊鑼密鼓地審查將人民幣納入貨幣提款權(SDR)籃子,“人民幣被納入只是時間問題”。根據(j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協(xié)議的條款,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2016年12月會得到自動承認。這兩件事對人民幣的影響都是正面的。
關于我國目前的匯率政策,正如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首日在西雅圖所說:“我們將堅持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改革方向,允許人民幣雙向浮動,我們反對搞貨幣競爭性貶值,反對打貨幣戰(zhàn),也不會壓低人民幣匯率刺激出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