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日雙方都有各自的基本政策。就中國方面而言,要長期堅持與日本發(fā)展友好合作的伙伴關系,推動兩國關系向健康方向發(fā)展。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有的是暫時的,有的是根本性的,這就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妥善處理,不能把日本作為一個主體對待。在日本國內(nèi),既有右翼勢力;也有反對安倍內(nèi)閣強行通過安保法、突破憲法制約的和平聲音與力量;也有中間搖擺的人。所以中日關系的改善,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長遠發(fā)展,不能只看領導人,要看“草根”、看廣大日本人民群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安倍來與不來都不會影響中日關系根本走向。
“中日關系的根在于許多真誠的、沒有個人政治圖謀日本普通人。”
劉江永:在日本有一些長期致力中日友好的老朋友、有識之士和一些友好團體,他們把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看做是自己的勝利。因為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在戰(zhàn)爭期間就組織參與了反戰(zhàn)同盟。盡管他們?nèi)藬?shù)不多,但代表了一種和平的聲音和符合歷史潮流的力量,他們所堅持的事業(yè)是偉大的,而且在戰(zhàn)后促進中日邦交正?;^程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很可敬的日本老人,叫町田忠昭,20多歲起就接觸了一些曾在中國組建日本反戰(zhàn)同盟的領導人。自此開始,町田老人就致力于中日友好,主動將日本秋田縣“花崗事件”中一些中國人的遺骨護送到中國。町田老人今年已經(jīng)八十七歲高齡,在今年8月底來中國,一是紀念中國抗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二是參加天津烈士陵園“花岡事件”紀念碑的揭幕式。六十多年來,町田老一直在為中日友好、為兩國和解努力,也為中國勞工的后代討公道,爭取權利。這些很可敬的普通日本民眾是中日友好的真正脊梁。
中國舉行的紀念活動,不是針對現(xiàn)在的日本,更不是針對日本人民的。安倍談話所提到的“不要讓子孫后代背負不斷道歉的宿命”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亞洲鄰國人民從來沒有要求日本人民道歉,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未來也沒有。我們是要求日本那些不能正確認識歷史,仍然堅持錯誤歷史觀、戰(zhàn)爭觀的日本領導人進行反省,不應該利用他們執(zhí)政期間的錯誤言行,進一步傷害鄰國人民的感情。中國通過紀念活動發(fā)出的主要聲音,一是要捍衛(wèi)戰(zhàn)后來之不易的和平,珍惜和平,不忘歷史,振奮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同時,也是針對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大多數(shù)日本人民也會從習近平主席在紀念活動中的重要演講中聽到中國的聲音,任何想利用9.3紀念活動來抹黑中國的行為,只會使自己越抹越黑,越抹越難看。
(作者系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摘編自光明日報《利用閱兵抹黑中國,只會使自己越抹越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