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子七尺軀,愿為祖國捐。英雄拋碧血,化為紅杜鵑,丈夫一死耳,羞殺狗漢奸。”這是刻在陳輝墓碑上烈士留下的最后一首詩。
詩人參戰(zhàn)成文武雙全“神八路”
1938年,陳輝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進入延安聯(lián)大學習,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晉察冀通訊社當記者,寫了大量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消息、通訊和詩。陳輝用詩表達生命的崇高境界。他把詩看做革命的重要武器,“在極殘酷的斗爭里,我舉起詩的槍刺,要把我的生命,我的愛情,燃燒的發(fā)亮,一直變?yōu)榛覡a——永遠為世界、人民、黨而歌。”他寫道:“詩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詩。”
面對日寇侵華,陳輝一心要到前線去,接連遞上兩份請戰(zhàn)申請書。領導考慮他是“筆桿子”,又不習慣北方戰(zhàn)爭環(huán)境,開始沒有同意。陳輝表示:“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將時刻準備為他們戰(zhàn)死,把自己投到戰(zhàn)火最響亮的地方去!”經過再三請戰(zhàn),陳輝奔赴前線了,來到對敵斗爭極其殘酷的地方——平西地區(qū)淶(水)涿(縣)縣,華北抗戰(zhàn)前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3年,陳輝被任命為四區(qū)區(qū)委書記兼區(qū)武工隊政委。在日寇“一家窩匪殺全家燒全村”的恐怖口號下,四區(qū)斗爭異常殘酷。陳輝和區(qū)長研究制定“依靠廣大群眾,消滅日寇漢奸”的計劃,決定召開“紳士會”,做好抗日救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工作。開會日期快要到了,但是有兩位影響較大的人物因在縣城沒能通知到。陳輝不顧危險,帶上通訊員,穿上武工隊繳獲的日軍軍裝,騎上戰(zhàn)馬,向涿縣縣城奔去。
城門口,幾個偽軍手端刺刀,牽著獵狗,躥了過來。陳輝沒理會他們,揚起右手,伸出兩個指頭,晃了兩晃。這是日軍當天的手令。陳輝進入涿縣縣城,面見了兩位紳士。兩位見了陳輝,很是吃驚,非常感動,表示“決不能耽誤!”出城后,望著涿縣縣城內遼代所建巍峨雙塔,陳輝激情澎湃,寫下了《雙塔詩》:“雙塔昂首迎我來,浮云漫漫映日開。千年古色凝如鐵,一身詩意鑄瓊臺。涿郡勝狀留人嘆,張侯豪志潛胸。今朝仰拜晴斕面,明日紅旗蕩塵埃。”署名“神八路”。偽縣長面對詩文,十分驚恐。陳輝也被傳成“雙手能打槍,雙手能寫梅花篆字”的能人。
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1944年底,為了準備對日軍實行全面反攻,平西區(qū)黨委對武工隊的活動范圍作了調整,把陳輝武工隊在平漢鐵路以東的新開辟區(qū)交給冀中第十軍分區(qū)領導。1945年1月下旬,陳輝從平漢路東回到路西。
1945年2月8日,他由于上吐下瀉,沒能和其他武工隊員一起轉移,在韓村休息。叛徒發(fā)現(xiàn)了他的行蹤,日偽軍100多人迅速趕到韓村悄悄包圍了陳輝住的小院。天剛亮,房東大娘為他做了碗面條,陳輝剛端起熱氣騰騰的飯碗,特務闖進屋子,槍口對著陳輝說:“陳輝,你跑不了啦!”趁著放飯碗的霎時間,陳輝順手抓住身邊的手槍,“叭”地一槍,打中一個特務的手腕,兩個特務慌忙退出屋子。接著,陳輝和通訊員連續(xù)向特務射擊,迫使他們連滾帶爬逃出了院子。這時敵人已將小院重重包圍,陳輝和通訊員堅守在窗戶一側英勇抵抗,不準敵人靠近。戰(zhàn)斗持續(xù)一個小時之久。后來一顆手榴彈從窗口扔進來,陳輝左腿負傷。他對通訊員說:“在屋子里挨打不是辦法,只要沖出去,翻過墻頭,外面就是樹林、河套”,接著,他倆扔出兩顆手榴彈,趁煙霧沖出西屋,由于敵人火力密集,無法翻越墻頭,只好進入北屋,一個進了東耳房,一個進了西耳房。院子外的敵人喊道:“拿手槍的是陳輝!”“他在東耳房”。于是敵人挖開了東耳房的屋頂,點著了一捆捆的玉米秸往里扔。室內烈火騰騰,已無容身之地,陳輝的衣服、頭發(fā)被燒著。他拖著流血的傷腿坦然走出東耳房,摔碎了沒有子彈的手槍,沖著房頂上的敵人喝道:“你們來吧!”原先跑出院子的那兩個特務,為搶頭功,早已守在門口兩側,立刻躥過來抱住陳輝的后腰。陳輝使出全身力氣,踢打了兩個特務,拉響了藏在腰間的最后一顆手榴彈。年僅24歲的陳輝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偉大的祖國。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資料
人物小傳
陳輝
(1920—1945)
湖南常德人,抗戰(zhàn)時期著名青年詩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從湖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進入延安聯(lián)大學習。1939年9月分配到晉察冀通訊社工作,1940年5月歷任平西區(qū)淶涿縣青救會主任、區(qū)委書記、縣委執(zhí)行委員、縣武工隊政委等職。1945年2月8日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