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城區(qū)大木倉胡同的鄭親王府,曾為中國大學舊址。
藍公武(1887—1957)
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尋跡
大木倉胡同37號,鄭親王府舊址,那里曾經(jīng)存在著歷史上一所著名的大學——中國大學,是1913年孫中山等人為培養(yǎng)民主革命人才而創(chuàng)辦。
在36年的校史當中,那里曾培養(yǎng)出白乙化、李兆麟、張致祥、段君毅等人。還有一個鐵骨錚錚的教授——因為痛罵日本兵被人叫瘋子、寧挨餓不收漢奸糧食的藍公武。
找日本人拼命 人稱“藍瘋子”
1937年8月8日,日本駐北平司令官河邊正三率領2000余日軍進駐北平城,北平淪陷。這天,北平的大街上痛罵日本鬼子之聲不絕于耳,人們看到一名男子從家里操起一把鐵鏟就往外跑,用冒著火的眼睛瞪著一隊隊入城的日本兵。
此人正是辛亥革命時期梁啟超門下“三少年”之一、當時研究系的一員名將、中國大學教授藍公武。藍公武早年赴日留學,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1928年開始在中國大學教書。
好景不長,1937年8月8日北平淪陷,就出現(xiàn)了他拿鐵鏟找日本人拼命的一幕。日本兵看著罵罵咧咧還拿著武器的藍公武,頓時將他團團圍住,接著就是一頓毒打,并將他捆綁起來,準備抓進監(jiān)牢??吹竭@種情形,他家鄰居趕快跑了出來,說他是一個瘋子,日本人才把他放走。
很快藍公武痛罵日本兵的事情傳遍了北平城,人人稱快,這一罵給北平人出了口氣。從此,藍公武也得了個“藍瘋子”的綽號。
課堂上公開宣傳抗日
當時,藍公武擔任中國大學二年級新聞學教學,他時常利用講課之機,向?qū)W生宣傳日本必敗,并啟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當年,藍公武的課堂是座無虛席。
有一次,敵偽報紙報道:日本侵略者占領中印半島——越南、緬甸、暹羅(今泰國)等地,藍公武在課堂上對此發(fā)表看法,說:“不要看它占領中印半島各地,現(xiàn)在日本國內(nèi)缺少大米,而中印半島盛產(chǎn)大米,它占領中印半島是為了掠奪中印半島的大米,以彌補它國內(nèi)及軍事上的需要,日本是必定要敗的。”
當堂的日偽特務學生站起來質(zhì)問:“藍教授,您這是宣傳抗日思想。”第二天,藍公武進了日軍的憲兵隊。
日本人問他為什么反日?藍公武回答:“日本人侵略我的祖國,占領我國土地,欺凌中國人民,我當然反對你們。”
直接提審藍公武的是一名日本大佐,這家伙不分晝夜多次提審藍公武,但是多次交鋒都沒有審問出什么,就開始對藍公武殘酷用刑,除了拷打之外,還給他灌涼水,先把肚子灌得很大,然后再用腳踩出來,用煙火燒。各種酷刑用盡,藍公武依然不屈服。
堅決不收漢奸口糧
藍公武被釋放后,不能在中國大學教書,工資停發(fā),只能靠典當和變賣家什維持生活。
房東出于對藍公武的敬重,不再收房租。全家生活靠老岳母一個人維持,每天窩頭就咸菜度日。
一天,忽然有人敲響了藍家的大門,送來了大米、白面,還有白糖。當藍公武打開書信,發(fā)現(xiàn)是當漢奸的同學送來的,當即跺腳大罵,徑直把米面倒在街上。他寧愿全家餓死,也堅決不收漢奸送來的東西。
人物檔案
藍公武(1887—1957)
字志先,筆名知非,廣東大埔人。早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1913年赴德國留學,后回國任《國民公報》社長、《晨報》董事等職,其間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抗日戰(zhàn)爭中,舉家抵達晉察冀軍區(qū)。1948年,任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兼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