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品格催生犧牲奉獻的豪氣血性。賈誼《陳政事疏》有言:“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意思是忠于國家而忘小家,為大公而忘小私。忘我既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更是一種英雄品格,是甘于犧牲奉獻的血性。先秦軍事家司馬穰苴說:“將士受命之時,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軍人生來為戰(zhàn)勝。當戰(zhàn)火硝煙造就了軍人這個特殊的職業(yè)時,就意味著流血犧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可謂是英雄獻身品格的寫照。
在戰(zhàn)爭年代,無數革命軍人獻出了青春和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革命的勝利,當面對犧牲和奉獻時,他們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在和平年代,雖然遠離了烽火硝煙的戰(zhàn)場,但是,無數革命軍人毅然選擇了邊關、海島、高原、大漠這些最艱苦的環(huán)境,喊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心聲,用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摯愛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奉獻之歌。被稱為世界屋脊上的“門巴”將軍李素芝放棄了大上海的舒適生活,主動進藏,扎根高原。他30年如一日,足跡踏遍了基層的邊關哨卡和農牧區(qū)。在“生命禁區(qū)”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醫(yī)學奇跡。只有保持這種勇于犧牲個人生命和利益的精神,才能有無私奉獻的血性。對革命軍人來說,從入伍那天起,就要有博大的家國情懷,為保衛(wèi)祖國而勇于犧牲奉獻。一旦祖國需要,就要隨時準備奔赴戰(zhàn)場,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利益、保衛(wèi)人民的和平勞動而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勇于犧牲奉獻也是軍人崇尚榮譽的必然。軍人有了對榮譽的向往和珍重,就會“為國捐軀,雖死猶榮”,就會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歷史上“留胡節(jié)不辱”的蘇武,“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都是誓死追求和捍衛(wèi)榮譽的典型。我軍是一支具有強烈榮譽感的軍隊,崇尚榮譽是革命軍人高尚境界的鮮明標志。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不論是與國內外強敵戰(zhàn)斗,還是與無情的洪水、疫病、冰雪、地震等自然災害較量,廣大官兵都舍生忘死、迎難而上、不畏艱險、頑強拼搏,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壯歌,贏得黨和人民的高度贊譽。實踐證明,只有崇尚榮譽的軍隊,才能成為戰(zhàn)無不勝的軍隊;只有崇尚榮譽的軍人,才能成為不辱使命的軍人。當代革命軍人崇尚榮譽、創(chuàng)造榮譽,就要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勇當先鋒、建立功勛,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貢獻青春和熱血。
(作者單位:空軍勤務學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