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吶喊聲中,一個個落馬人物,尤其是一些高級領導干部,光鮮外衣掩蓋下的骯臟心靈被揭露出來:臺上義正言辭、擲地有聲;臺下道德敗壞、毫無底線。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人格的分裂,從根源上分析則是信仰的缺失,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的缺失。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共產黨人干事業(yè),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真理是客觀存在的,而人格是逐漸培養(yǎng)形成的。高尚的人格不僅需要不懈的自我修煉來培育,更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是政治信仰做支撐。我們要給精神補“鈣”,給思想鑄“魂”,需要以堅定政治信仰作支撐,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切實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來鑄就高尚的人格,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保駕護航。
一、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以堅定的政治信仰鑄就高尚的人格
在“四個全面”的偉大戰(zhàn)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都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的實現(xiàn)。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關鍵一步。一個全面的小康社會一定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極大豐富的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發(fā)展越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就越大。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和人類進步的源泉不僅依賴于物質更依賴于精神。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物質財富獲得極大的豐富,也創(chuàng)造了豐碩的精神文明成果,但社會道德水準滑坡,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泛濫,嚴重損害著我國社會的良性發(fā)展。究其原因就是人們的信仰,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從而導致人格的扭曲。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而信仰正是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空想,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都應該以中國夢為引領,堅守政治信仰,一個人有了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就能不懈努力,執(zhí)著追求;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了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就能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理想信念作為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歷來就是一種能動地作用于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巨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只有對馬克思主義有真誠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有必勝信念,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在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中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鑄就高尚的品德??梢哉f,堅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人格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