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是領(lǐng)導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應該說已形成共識。而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則是每個人,特別是各級領(lǐng)導干部必須要過的“三關(guān)”。在“三關(guān)”面前,每個人都不能掩飾自己,偽裝自己;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
修身之本,是思想關(guān);為政之道,是行動關(guān);成事之要,是知行合一關(guān)。“三關(guān)”合在一起,就是突出聚焦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更加注重實干。只有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注重實干,才能領(lǐng)會“三嚴三實”的精髓,才能將“三嚴三實”銘刻心中,才能按照“三嚴三實”要求自己,才能將“三嚴三實”落實到行動中。
心中有黨、對黨忠誠,就要讓干部群眾“平常時候能夠看出來”,“關(guān)鍵時刻自己能夠沖上去。”堅定信仰,信仰堅定,不再說得好,而在以上率下,而在自己做得到、做得好;做比什么都有說服力,做比什么都能說明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追求。“行動勝過任何語言”。只有堅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只有堅持“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在心中樹立“底線意識”;才可能“將守紀律、講規(guī)矩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敬畏黨紀國法,敬畏人民群眾,為干部群眾樹立榜樣,樹立形象,指明方向。
個人干凈、清正廉潔,就要做到公私分明,一塵不染。不管“權(quán)力大小”,要始終牢記“公權(quán)姓公”,不屬于任何個人。公權(quán)只能用來推動黨的事業(yè),只能用來為民造福,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真正用好手中的權(quán)力,才能樹立共產(chǎn)黨人的良好形象,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群眾看干部,首先看你是不是干凈,是不是真心為群眾。心中裝著“紅綠燈意識”,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在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優(yōu)良的品行上下功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凝聚奮發(fā)向上的社會正能量。
牢記責任、勇于擔當。擔當是一種品質(zhì),一種信仰,也是黨性觀念。擔當是一種重要的領(lǐng)導行為、行為準則,是一名黨員干部胸懷、勇氣、格調(diào)的“形象代言”。作為黨員領(lǐng)導干部,如果只想做“好好先生”,“只想攬權(quán)不想擔責,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會讓群眾指脊梁骨,就會對不起黨和人民,就會對不起職位和職責。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要在困難挑戰(zhàn)面前不畏懼、不氣餒、不驕躁、不?;?、不取巧、不抱怨、不找借口,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困難最多的地方、矛盾最大的地方;去擔當責任、擔當使命。
低調(diào)務實、少說多干,才是做事成事的態(tài)度,才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實誠。一個地方發(fā)展得好不好,群眾情緒穩(wěn)定不穩(wěn)定,社會和諧不和諧,關(guān)鍵看這個地方干部的工作實不實,有沒有干勁,有沒有精氣神。堅持實事求是,貴在落到“實”上、“實”處,不能超越發(fā)展階段,不能干好高騖遠、脫離實際的事情,不能不聽取群眾意見和訴求,更不能“空喊口號、凈做表面文章”,要把工作抓到實處,落實到實處;只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成實際行動,變成群眾的“得到感”、“獲得感”、“幸福感”,才能贏得人民群眾擁護。
“三關(guān)”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你是不是一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合格領(lǐng)導干部;“三關(guān)”又是一塊試金石,能夠試出你是不是一名“政治的明白人,發(fā)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的稱職領(lǐng)導干部。用“三嚴三實”標準要求,你才能在鏡子面前不變形;用“三嚴三實”標準要求,你才能做一塊足金足兩的“金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