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期間每8個中國人就有1人是難民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抗戰(zhàn)期間每8個中國人就有1人是難民

昨天,社會群體視角下的抗日戰(zhàn)爭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日本等50多名抗戰(zhàn)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從百姓對戰(zhàn)爭感受這一獨特視角,以平民眼光解讀戰(zhàn)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8年全面抗戰(zhàn)期間中國究竟有多少人家破人亡,逃離家園淪為難民?這一數字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南京師范大學抗日戰(zhàn)爭研究中心齊春風教授表示,抗戰(zhàn)期間人口遷移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集體移民現象。為躲避戰(zhàn)火及生存,成千上萬中國人從東北、華北和東部沿海地區(qū)遷移至西部、西南部,由此形成了巨大難民潮。

經過深入研究,齊春風說,根據1946年國民政府調查檔案資料,估算出戰(zhàn)爭期間難民人數有9500萬人。而英國記者費雷特·厄特利爾女士在《蒙難的中國》一書中說:“據估計難民總數在3000萬至6000萬人。”龐大難民人數中,僅東部地區(qū)遷徙到大后方人數就在1600萬—2000萬人。綜合各項統計數據,海內外研究抗戰(zhàn)史的學者,絕大多數同意,戰(zhàn)時難民數量超過5000萬人。換句話說,當時8個人中,就有1個成了難民。

作為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后市民不愿做亡國奴,自發(fā)組織斗爭一直沒有停止。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講述了一個知名學者保持民族氣節(jié)的故事。

原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瀣學識淵博,曾是國學大師陳寅恪的老師。南京淪陷后,他未及時撤離南京,避居于安全區(qū)。1938年2月,安全區(qū)被迫解散,他回到城南邊營破敗的家中,沒有工作,年老多病,生活十分困難,只能變賣自己珍藏多年書畫典籍。1940年汪偽政府籌辦偽中央大學,想利用王瀣名望與影響,派人以脅迫和高薪誘惑手段,請他去學校任教,王老斷然拒絕,表示寧可餓死絕不赴任。他說:“余以行將就木之人實不敢見張邦昌、劉豫輩喪權辱國之舉。”1944年8月5日,王瀣去世,享年74歲。臨死前交代家人說:“我生不愿見日寇,死了棺材也不要見到敵人,就埋在自家后院里。”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家人才重新把王老安葬。 

本次研討會由南京師范大學抗日戰(zhàn)爭研究中心、《抗日戰(zhàn)爭研究》編輯部主辦,南京民間抗日戰(zhàn)爭博物館、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科等單位協辦。談及舉辦這次研討會的意義,南京大學民國史專家張憲文教授說,8年抗戰(zhàn)不僅體現在戰(zhàn)場、戰(zhàn)斗等軍事層面,更體現在社會、經濟等領域,是一場全面、全民、全方位的抗戰(zhàn)。本次研討會從百姓對戰(zhàn)爭感受這一獨特視角,研究戰(zhàn)爭對中國以及日本社會造成的深刻影響,非常有意義。

責任編輯:劉佳星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