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目前調研的情況來說,可以肯定,我國領導人宣布的數(shù)字是可靠的,是準確的。”昨日,國新辦吹風會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如此表示。
國新辦吹風會提供數(shù)據顯示,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占各國傷亡人數(shù)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zhàn)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在調研中,他們?yōu)槟暇┐笸罋?、潘家峪慘案等進行司法公證,還要求山東為100縣(市、區(qū))的抗戰(zhàn)時期死難者,造了“死難者名錄”。
調研叢書共300本左右
抗戰(zhàn)損失課題調研自2004年10月開始,歷時10年,先后有60萬人參與。
全部調研成果,按照統(tǒng)一規(guī)范和體例,編纂成《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分為A、B兩個系列,總數(shù)預計300本左右。
首批成果已于2014年9月正式出版,共5類46冊,據叢書主編李忠杰透露,第二批成果近日也將陸續(xù)出版,而第三批成果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開始出版。
將第一批和第二批出版成果計算在內,李忠杰說,共出版24本集中反映各省級行政區(qū)域內由日本侵略造成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省卷,這些均為A系列。
而包括寧波市、內蒙古包頭市等,主要反映某個市、某個縣或某個方面抗戰(zhàn)損失的B系列書籍,則首次在第二批調研叢書中出版。
為山東死難者“造名錄”
首批出版的成果中,包括12本《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匯編。
“其實大家應該知道,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造成的慘案絕不僅僅是一個南京大屠殺。”李忠杰說,他們如實記錄了至少173個一次性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的慘案,配以檔案、文獻、口述及照片等作為歷史證據。這還不是全部,后面還會再補充一些。
此外,他們還專門安排山東省公布該省具體傷亡人員名錄,“因為大家知道,有一些右翼勢力老是說,你們如果說傷亡,你們就要提供名單。”
目前,先行編纂的山東100縣抗戰(zhàn)時期死難者名錄已在首批成果中出版,該書編纂說明中透露,共收錄死難者169173人,死難者信息包括“姓名”、“籍貫”、“年齡”、“性別”、“死難時間”等5項要素。
第二批調研叢書中,還包括4本專題性的研究成果,即《日本侵華細菌戰(zhàn)研究報告》、《抗戰(zhàn)時期中國勞工傷亡調查》、《抗戰(zhàn)時期海外華僑人口和財產損失》、《抗日戰(zhàn)爭中國軍隊傷亡調查》。
部分內容醞釀譯成日文
未來如何推廣這些抗戰(zhàn)損失課題成果?李忠杰透露,除將中文版盡可能向世界介紹之外,還可能考慮選擇一些內容,翻譯成外文,包括日文。
“這個工作也在醞釀當中、考慮當中。”但李忠杰認為,工程量比較大,尤其需要翻譯力量,他還呼吁盡快將這些成果擺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博物館等重要圖書館、博物館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