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流傳——某日本記者到中國大學(xué)演講,演講前,他問在座的聽眾:“誰知道黃繼光、邱少云?”一名大學(xué)生搶著答說,“我們在座的這些人都知道這兩個傻帽”。這位記者回國后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青年的墮落》。這個標題顯然是“以偏概全”了,中國青年哪里都“墮落”了?但從另一個側(cè)面看,如此否定英雄,難道不是一個可怕的信號?
眼下,不少曾為國家、為民族作出過貢獻的英雄,都正在被無情地“解構(gòu)”。董存瑞炸碉堡是假的、劉胡蘭面對屠刀是假的……有人洗垢求瘢,無中生有,專門制造英雄的所謂“風(fēng)流逸事”,還有人打著“學(xué)術(shù)研究”的旗號,以“反思”之名,行否定歷史、貶損英雄之實。
有句老話說,“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之”。明明是心懷叵測,卻一定要強調(diào)合乎公平正義,然后蠱惑人家從崇拜到動搖、從質(zhì)疑再到嘲笑,對英雄人物的態(tài)度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進而產(chǎn)生嚴重的信仰危機。這確實是一項用心險惡的“系統(tǒng)工程”,對這類“違章建筑”,必須認真徹底地拆除。
歷史上所有的英雄,也跟普通人一樣,或許都曾有過惆悵、猶豫和膽怯。但“不以一眚掩大德”,只要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就是值得敬佩的。也恰巧因為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弱點,英雄們才不是出乎人們情理之外的怪物。所以,任何形式的“高、大、全”宣傳,都是對英雄原型的誤讀,純屬“幫倒忙”,反而給歷史虛無主義以可乘之機。我們應(yīng)該汲取這方面的深刻教訓(xùn)。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上最大的一棵樹,數(shù)以萬計的英雄則是扎根于人民心中的大樹。沒有這些“樹”,容易水土流失,中國人民就是一盤散沙,無法粘連;而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自覺聚集在他們周圍,面對任何沖擊,才能依然團結(jié)一心。
“心要如天平,稱物時物忙而衡不忙”。讓我們思想上的天平保持平衡,就要認清黑白。對于英雄,決不能鼓完了掌,轉(zhuǎn)身就忘了人家,更不能否定。因為忘掉英雄就會迷失方向,否定英雄的消極后果就是否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性,其危害還遠在麻醉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撕裂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之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