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來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從上個世紀中葉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經過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經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多次失敗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也正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是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xiàn)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xiàn)的工業(yè)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xiàn)代化。經過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我國當前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一方面,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巨大增長,教育科學文化事業(yè)有了相當發(fā)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突出的景象是:十億多人口,八億在農村,基本上還是用手工工具搞飯吃;一部分現(xiàn)代化工業(yè),同大量落后于現(xiàn)代水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業(yè),同時存在;一部分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同廣大不發(fā)達地區(qū)和貧困地區(qū),同時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還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狀況,同時存在。生產力的落后,決定了在生產關系方面,發(fā)展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必需的生產社會化程度還很低,商品經濟和國內市場很不發(fā)達,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占相當比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層建筑方面,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很不充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并且經常侵襲黨的干部和國家公務員隊伍。這種狀況說明,我們今天仍然遠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中國這樣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新課題。我們面對的情況,既不是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設想的在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也不行,必須從國情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作過有益探索,取得過重要成就,也經歷過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代價。(⑴⑵)
從五十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左”傾錯誤的影響,我們曾經急于求成,盲目求純,以為單憑主觀愿望,依靠群眾運動,就可以使生產力急劇提高,以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我們還曾經長期把發(fā)展生產力的任務推到次要地位,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還“以階級斗爭為綱”。許多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并不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或者只適合于某種特殊歷史條件的東西,被當作“社會主義原則”加以固守;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和生產商品化、社會化、現(xiàn)代化的東西,被當做“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反對。由此而形成的過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和僵化的經濟體制,以及同這種經濟體制相聯(lián)系的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這種情況教育我們,清醒地認識基本國情,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極端重要的問題。
那末,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階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基本實現(xiàn),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于已經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為了解決現(xiàn)階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須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xiàn)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