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無人超市試營業(yè)24小時引爭議 被指設“道德陷阱”
超市無人收銀,也無人售貨,東西隨便拿,付款與否悉聽尊便……這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出現在北京站附近一家“全時24小時便利店”里真實的一幕。這家店推出的這次顧客24小時“自助購物”試營業(yè)活動,實際上是一家個人征信機構在北京、杭州兩地組織的一場標榜“公眾誠信”的測試活動?;顒咏Y束沒兩天,就引來各方關注和質疑,有網友稱用一場測試來反映社會整體的誠信狀況顯然有失偏頗;也有聲音稱,這場測試本身只是為了商業(yè)炒作,是在給國人挖“道德陷阱”。
無人超市里曾掛有“6·6信用日”海報
10日下午記者來到測試地點—位于北京站萬豪中心一樓的全時便利店,一位女店員透露,試營業(yè)那天店內只是多了一些標有“6·6信用日”的海報,其他的如商品布局、貨品種類等均沒有任何變化。記者看到,這個店面積約40平方米,店內陳設的商品與一般24小時便利店沒有差異,分為書報雜志區(qū)、貨架零食區(qū)、冷柜飲料區(qū)、收銀臺旁邊是熟食區(qū)。關于當天“信用日”的海報已被撤下。幾名店員證實,便利店曾在6月6日進行過無人超市的試營業(yè),但僅此這一天,從7日起就恢復正常營業(yè)。
3名女性沒有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
據稱,6月6日試營業(yè)活動當天,有30多名顧客進出購物,大多數人順利找到商品二維碼刷卡結賬,或者支付現金。但也發(fā)現有3名女性沒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還有人進門拍了10塊錢,往返多次拿走了昂貴的煙酒。
一位女店員介紹,該店為顧客付款創(chuàng)造了較為方便的條件。比如貨架旁邊有一個二維碼,便于顧客掃碼支付。當天他們在超市倉庫里,主要工作是監(jiān)控店面,以及對貨架里的商品進行補貨。至于商品購買情況、是否存在未付款,以及差價由誰來彌補等更多的細節(jié),“全時”方面拒絕透露更多。
主辦方留有視頻資料 攝像頭開啟用意何在
記者還了解到,對此次活動爭議較大的另一個焦點是主辦方該不該給消費者的結賬或“跑單”行為錄像。據了解,全時超市內原用于安保的監(jiān)控錄像照常開啟,在活動期間并沒有關閉。那些“跑單”的消費者應該已經全部被“攝下”。
對此,主辦負責人承諾留下的影像資料不會對外作為商業(yè)應用。“我們已經披露的影像資料里除了與對方簽訂了影像使用權協議,其余的人都是臉部打了馬賽克,這些影像資料只是作為內部存留,不會作為任何商業(yè)用途。”
北京柴付律師事務所夏翔律師就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公共領域攝像安裝的主體、范圍、程序、監(jiān)管及攝像檔案的管理”在我國是尚需彌補的法律空白。
夏翔指出,商店屬于公共場所,對于顧客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商店安裝監(jiān)控設備的行為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使用監(jiān)控設備必須做到“合理使用”。安裝監(jiān)控錄像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維護安全、秩序的需要。監(jiān)視顧客的日常行為,不應當成為安裝此類設備的目的。商店安裝監(jiān)控設備應當將具體位置以及監(jiān)控的范圍明示給顧客,以保證顧客對自己的行為可能受到的監(jiān)控情況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商店對于監(jiān)控錄像所采集到的聲像信息,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秘密、隱私保護等法律規(guī)定。必須確保其不會對顧客的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合法權利構成侵害。商店為了安全保障可以合理保存的監(jiān)控錄像,但不應交給無關的組織或個人,或用作其他目的。
夏翔認為“無人超市”活動的舉辦者,并無權利在公共場所設立監(jiān)控設備,無權出于測試的目的使用監(jiān)控設備收集公民的信息,亦無權保存監(jiān)控錄像。如構成侵權的,公民有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