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6日離京來到貴州遵義考察,一下飛機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總書記駐足感嘆:“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
重溫歷史,堅定路線。在離“七一”建黨節(jié)還有半個月之際,總書記親臨革命圣地——遵義,意味深長。此行不僅僅是緬懷先烈,更表明要銘記歷史,重溫革命精神,堅定發(fā)展之路。
遵義會議是黨在歷史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具有深遠意義。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思想,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在新時期,我們仍然需要以革命精神的引領來鼓舞人心,以革命精神作為內在要求和標準,引領各項事業(yè)取得新的成績。
遵義會議精神鼓舞我們要堅定信念,勇于挑戰(zhàn)。改革開放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離不開革命精神的傳承。遵義會議精神與井岡山等革命精神一脈相承,是黨在歷史發(fā)展時期形成的革命優(yōu)秀傳統(tǒng)。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路途中,我們會遇到坎坷,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問題,成功的過程充滿著艱辛和曲折,革命的成果必然會經(jīng)歷洗禮和磨難。無論在任何時期,共產黨人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信念之旗,時刻武裝自己,強化“內功”,多補精神之鈣,嚴格要求自己,不“歇歇腳”、“松松勁”,以居安思危的意識嚴格要求自己。
遵義會議精神告誡我們勿忘歷史,溫故知新。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是在十萬火急的歷史條件下而召開的,是在湘江慘敗后對“左”傾機會主義的一次嚴厲批判。遵義會議的意義重大,為以后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和凝聚了力量。在新的歷史是時期性下,共產黨人要重溫遵義會議的精神,認識到每個歷史時期鎖賦予我們的使命。“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不能被遺忘,成功的取得是在血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下而探索取得的,不走錯路,少走彎路,力避邪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路子走對走不對,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杜絕形式主義和冒進思想,避免忙中出錯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多瞻前顧后,多聯(lián)系實際,以穩(wěn)健的步伐走好走好每一步,在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的要求下,積蓄力量,在穩(wěn)中求進中,抓好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凝聚人心。
遵義會議精神要求我們要奮發(fā)有為,昂頭邁進。每個歷史的關鍵時期,中國革命都有一位偉大人物帶動著歷史車輪向前進。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革命的杰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未來的革命歲月中,也正是因為毛澤東的非凡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帶領著我黨和人民從一個又一個的危難關頭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目前,從全球來看,世界經(jīng)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中,復蘇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來看,我國經(jīng)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fā)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我們要審時度勢,奮發(fā)有為,努力迎接新挑戰(zhàn),敢于主動作為,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遵義會議精神永遠不會被遺忘,遵義會議精神也將永遠指引著中國革命的前進步伐。新時期,我們面對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在全面建設小康的關鍵時期,我們仍然需以革命的精神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這種革命的光芒,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會褪色,這種革命的精神也將凝聚著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指引著我們去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西區(qū)格里坪鎮(zhèn)政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