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鋒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教授
?。ㄎ唇浽S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完整視頻:http://416w.cn/2015/0523/815010.shtml
一、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與中外文化交流
西出陽關、玉門關,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山脈縱橫,大漠茫茫,綠洲點點。這片包括了我國新疆及中亞細亞在內的廣袤區(qū)域,漢朝人稱之為西域。西域生活著眾多民族,建有36個小國,漢武帝之前,一直處在匈奴人的控制或影響下,成為匈奴入侵漢朝的依托。
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即位,而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則成為他施政的首要問題。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從降漢的匈奴人口中獲悉:大月氏民族原本居住在河西走廊,漢初相繼遭到匈奴冒頓單于及其子老上單于的侵襲。老上單于擊破大月氏族以后,殺死大月氏王,并用他的頭做盛酒器。大月氏被迫西遷,十分怨恨匈奴貴族,準備報仇雪恨,但本族勢單力薄很需要有人援助。漢武帝正欲擊敗匈奴,經營西域,但又擔心實力不濟,于是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去聯(lián)合大月氏,砍斷匈奴右臂。
出使西域,必然要途經匈奴人活動的區(qū)域。當手持漢節(jié)的張騫率使團剛出隴西(甘肅臨洮南)時,就被匈奴人俘虜了。匈奴單于將張騫等100余人全都扣留,不準他們前往大月氏。匈奴單于為了軟化、降服張騫,給張騫娶了一個匈奴族的妻子,還生了兒子。雖然張騫被匈奴扣留(軟禁)10余年;但他始終不忘漢朝,以漢朝自居,“持漢節(jié)不失”。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張騫等人從匈奴逃出,向西奔走數十日,途徑大宛、康居終于到達了大月氏國。但在這許多年中,大月氏的變化已今非昔比。月氏受到匈奴的攻擊后,在新國王的帶領下,西遷到了媯水流域的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地區(qū))境內,并征服了大夏人。這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國王志在安樂,又以為距離漢朝甚遠,早已忘記了自己父親被匈奴殺害的仇恨,也不愿再返回故地?!稘h書》卷六十一《張騫傳》記載:“(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張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盡管張騫未完成連接大月氏的政治使命,但他利用在大月氏國居住的一年多的時間,對當地及周邊諸國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張謇東返時,又被匈奴騎兵捉獲,一住又是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單于病死,國內大亂,張騫乘機帶領匈奴的妻、子和堂邑父一起,急急忙忙地返回了長安。張騫出使月氏前后長達13載,這也許是世界上時間最長的一次出使吧。去時他們一行一百多人,返回時除帶回妻兒外,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了,其余諸人或客居異域,或長眠在被風沙塵封的西域古道上。
張騫回到長安后,向漢武帝報告了所經歷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及周圍其他五六個國家的地形、物產情況,引起了武帝的極大興趣。
我國同西域各國的民間交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拉開了序幕,但是作為官方正式使臣出使西域,張騫卻是首次。具有開拓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張騫,在西域時詳細記錄了他經過的地區(qū)山川形勢、地理位置、人口、兵力、經濟、物產以及風俗習慣等,如大月氏有兵十萬,康居有勝兵十二萬,安息地方數千里,有大小數百城,盛產水稻、麥和葡萄酒,商業(yè)十分興隆,商人都到鄰國經商,使用鑄有國王頭像的銀幣。文字是橫行的,寫在皮革上等等。張騫的這些見聞,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誠如翦伯贊所說的那樣,“張騫的直接政治使命,算是失敗了;但中國卻因此而第一次知道中國以外,還有廣大的西方世界并從而開辟了中國史上政治和經濟之新的時代。”“張騫在公元前127年之發(fā)現西域,其對于當時中國人的刺激,就正像后來1492年哥倫布之發(fā)現美洲對于歐洲人的刺激是一樣的。他無異告訴的中國的商人,金銀地不在海中的三島,而在塔里木盆地,在更遠的中亞。因此,漢武帝在繼對匈奴的戰(zhàn)爭之后,又為了打通到中亞的商路而斗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