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個全面”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思路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治國理政需要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戰(zhàn)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處在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上,如果沒有一個大的思路、大的戰(zhàn)略部署,那是不行的。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歷史節(jié)點上,擁有一個科學的治國理政的大思路至關重要??梢哉f,思路錯了,就會把國家領錯方向;思路有毛病,就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影響;而思路正確,則能把國家引向興旺發(fā)達的未來。
大家知道,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前30年和后30年是統一的整體,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艱難過程。但是大家看看,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以階級斗爭為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而出現了這30多年的迅速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指導思想非常重要。
我們已經有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但是,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存在不少攔路虎,比如,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比較大,資源環(huán)境壓力大等,這些都要求我們要轉方式、調結構、重質量、實行中高速的發(fā)展速度。我們過去采取的粗放式的、不計代價的發(fā)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xù)了?,F在必須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必須走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發(fā)展道路,要通過轉型、升級、調結構,使整個經濟質量得到大的提升。所以我們主動作為,把GDP 增長速度控制在合理區(qū)間。大家知道,調整速度是很困難的,作為一個國家,主動調低、放慢GDP 增長速度,為整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留出余地,這是難能可貴的,這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偉大的歷史轉折,使改革開放的潮流蓬勃興起,使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國社會主義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1992年,在“中國向何處去”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又為我們打開了廣闊的空間。所有這些,都是關鍵時刻的關鍵抉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據《鄧小平年譜》記載: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同志與弟弟鄧墾談話時指出:“過去我們講先發(fā)展起來?,F在看,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確實是這樣,處在十字路口,各種思想紛繁復雜,各種思潮紛繁復雜,歸結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中國向何處去?從十八大到現在,一共兩年多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這些講話從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執(zhí)政、如何治國、如何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的問題。因此,這些講話逐步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治國理政的謀劃思路、理念和藍圖。這些講話也具有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獨特的風格和特征。
可以說,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逐步展示和規(guī)定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路徑。十八大以來兩年多的時間,已經使我們黨和國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在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煉出了“四個全面”,并且親自把它定位為戰(zhàn)略布局,充分說明了“四個全面”的重要意義。這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建設邁上新臺階、開創(chuàng)新局面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引領,對于指導我們黨和國家的全部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有的同志,尤其是在基層工作的同志,總覺得理論比較虛、比較空,離自己比較遠,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你會逐步地發(fā)現,我們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理念,有指導,有方向。如果不學習理論、不能夠很好地領會中央的精神、市委的精神,包括我們區(qū)委的精神,你可能就會在日常工作中心中無數。只能是領導說一說,自己動一動,缺乏自己總體的考慮。
(三)要充分認識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習總書記強調,“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一個整體,既有戰(zhàn)略目標,也有戰(zhàn)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zhàn)略舉措。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總目標是什么?它包括了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在此基礎上,還要在建國一百年的時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什么叫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國家是有指標的,有經濟指標、有文化指標、有社會指標、有公民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質指標。我們再看看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規(guī)定的目標,包含著發(fā)展目標和改革目標兩個方面。從邏輯關系上來說,如果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不失時機地深化在重要領域的改革。習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如果不能夠深化改革,這“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因為我們現在的體制機制都是需要改革、需要與時俱進的。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所以,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改革,因為只有改革,才會使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一直充滿活力。
再看看全面依法治國。習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是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為了什么呢?是為了夯實我們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法治基礎。同時,依法治國也保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這是一個互動的、緊密聯系的邏輯關系。
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來具體看一看。
1.黨的地位和面臨的挑戰(zhàn)決定了必須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zhí)政的黨,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不僅直接關系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系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
大家想想,如果1名共產黨員能夠帶動15名群眾的話,那我們整個社會的正能量,整個社會這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我們互聯網協會建立了黨委之后,在百度、新浪、搜狐都有黨的工作站,黨組織的聯系度和覆蓋面也在逐步到位。但是,能不能真正發(fā)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發(fā)揮好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需要很好地考慮。習總書記講,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zhí)政環(huán)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也就是說,我們要防微杜漸,治于未亂,我們要下先手棋,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