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繼續(xù)跟大家來聊一聊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在民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位教育家,他叫嚴復。他是被毛主席非常欣賞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毛澤東認為,嚴復代表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嚴復到底是什么人呢?為何能獲得毛澤東這樣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嚴復是教育救國的先驅(qū)。嚴復是當時福建船政學堂的第一屆留歐的學生。后來回到國內(nèi)之后,他把西方的思想傳播到了中國。嚴復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當中就評價嚴復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出世以前向西方世界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他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古典的經(jīng)濟學、政治學、哲學和自然學都介紹到中國來,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啟迪了人們的思想。
嚴復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把西方的思想傳播到中國來的一位非常偉大的思想家。他精心翻譯了當時代表西方思想的一部著作叫《天演論》,對中國人起到了一個振聾發(fā)聵的啟蒙作用。
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清朝實行的政策是什么?閉關(guān)鎖國,完全保守在自己傳統(tǒng)的思想當中,西方的思想很難進入到國內(nèi)。嚴復先生翻譯的《天演論》把西方的很多思想都傳播進來了,使國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啟蒙。
我們在講中國著名的教育家當中,為什么也要提到嚴復先生呢?因為嚴復先生是教育救國的先驅(qū)者,從教育方面來挽救這個衰弱的民族。
他是一位教育家,做出了什么貢獻呢?他主持了晚清北方的第一所海軍學校,叫天津水師學堂。民國之后就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從參與創(chuàng)辦的北京通藝學堂、上海復旦公學,到擔任學部名詞管總纂,他的一生從事了有近30年的教育工作。他代表了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發(fā)展的一個高度。因為他是把西方的教育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結(jié)合在一起的。從中國教育理論近代的進程來看,誰奠下了第一塊基石呢?這個人就是嚴復。我們現(xiàn)在所接受的教育思想和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基本上都來源于嚴復先生的教育思想。嚴復先生是教育救國的先驅(qū)者,同時也是一位教育的實踐家。因為在他的一生當中有30多年的時間都在從事教育工作。
嚴復出生于1853年,去世于1921年,他是福建侯官人。侯官是哪里呢?就是現(xiàn)在的福州,他是福建福州人。他是近代最重要的資產(chǎn)階級的啟蒙思想家,他是系統(tǒng)地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和一些西方思想家的哲學思想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嚴復先生在留歐期間接觸到了西方很多哲學方面、自然科學方面的思想。回國后,他就把進化論和自由主義代表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個比較重要的思想引入到國內(nèi)。而嚴復先生是什么樣的出身呢?他出身在破落的一個地主家庭當中,由于他的祖父和父親在科舉考試中都沒有中舉,放棄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念頭,棄政從醫(yī)了,他們就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少年的嚴復身上。
在嚴復很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就為他聘請了很多有名的老師,悉心教導他的學習。在這個階段,嚴復先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國學基礎(chǔ)。14歲的時候,家庭出現(xiàn)了一些變故,因為父親的去世導致整個家庭開始衰弱,家庭經(jīng)濟方面無法再去支付他聘請名師的開支,他就沒法走科舉之路。后來他就放棄了科舉考試的道路,就去考了一個洋學堂,這個學堂叫什么呢?叫福州船政學堂。這是當時洋務派所辦的一個學堂。他是以第一名成績考入到了福州船政學堂的。后來因為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1876年的時候他就被派往英國學習海軍。這就是他留歐的開始。
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慘敗。這個時候就讓嚴復感到了國危民困是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他感受到了那種痛苦,因為他經(jīng)歷了那場戰(zhàn)爭。這喚起了挽救國家的這樣一個激情和勇氣。在天津《直報》上,他就發(fā)表了一些文章,如《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等。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經(jīng)濟學、政治學的基本原理被他作為武器來抨擊當時中國的現(xiàn)狀,抨擊時弊。他呼吁國人因時而變,不要保守固有的那些思想,不要保有固有的政治體系,要維新圖強。什么樣的國家才能夠不被打敗呢?國富民強,這樣的國家才不能被打敗。這是他當時寫這幾篇文章的一個目的。
他這幾篇文章確實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開民智,警人心,他又把西方的哲學的思想、經(jīng)濟學的思想,經(jīng)驗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到政治思想當中的“天賦人權(quán)”,還有平等主張、自由主義、唯物主義、提倡行動和斗爭等世界觀、人生觀介紹給了當時的國人。
從1896年起到1908年,他先后翻譯了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其實就是后來翻譯為《天演論》),還有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的全稱叫《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嚴復他譯《國富論》的時候,非常到位,完全體現(xiàn)了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些經(jīng)濟思想。還譯了一本書是約翰·穆勒的《邏輯體系》(中文名字叫《名學》)。還有一部叫《論自由》,后來嚴復先生把它改名叫《群己權(quán)界論》。這些著作都是西方的經(jīng)濟學、政治學、哲學大家的一些經(jīng)典著作。像《進化論與倫理學》、《國富論》、《邏輯體系》、《論自由》、《社會學研究》,還有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最深遠的就是《天演論》。這是嚴復先生翻譯的代表性著作。
1859年的時候,達爾文寫了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那是研究生物起源的《物種起源》。“物種起源”一說強調(diào)了自然選擇在進化當中的作用,在西方的思想學術(shù)界引起了轟動。而在達爾文的著作面世之前,當時另一位著名的學者斯賓塞就提出了一種類似于自然競爭的社會學的觀點,認為人類社會也是一種有機體,個人對私利的追求最終是達成集體的最高利益。所以政府不應該干涉社會的事務,只要順其自然就行了。
物種起源和斯賓塞提出來的自然競爭論就形成了嚴復他翻譯赫胥黎相關(guān)知識的背景,是他改作《天演論》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來源。
1894年的時候,自稱是“達爾文的斗犬”的赫胥黎發(fā)表了《進化論與倫理學》,這是對進化論原理在哲學上的闡釋。同時,他又認為社會倫理關(guān)系不同于自然法則,因為人類具有高于動物的先天的本性。人類是有本性的,跟動物不太相同,動物可能是從自然屬性上來看,但是人類還有自己的一個本性。人類社會的進展不應該模仿宇宙的過程,而應該在同它斗爭當中,人要不斷地去完善自己,這樣人才能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生存。這個不是說人跟自然的均衡發(fā)展,而是人要勝天。這種觀點就引起了嚴復的共鳴,在甲午戰(zhàn)爭后,在國家困頓的時候,在士兵們非常彷徨的時候,頑固派仍然抱持“天不變,道義不變”的信條,他們拒絕承認現(xiàn)實的情勢。這個時候嚴復告訴人們應該圖變,他就翻譯了這本書《天演論》。
嚴復先生在翻譯《天演論》的時候,并沒有對照原書來直譯,而是根據(jù)需要譯了其中的導言和第一部分,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改名叫《天演論》。在內(nèi)容上實際上是有增減的,有改造的,且多有“按語”形式的借題發(fā)揮。對原著者的觀點,嚴復并不完全贊同,他經(jīng)常引用斯賓塞、達爾文的理論來批評赫胥黎。他很贊同赫胥黎的關(guān)于人不能被動的接受自然進化,而應當自我持存且積極進取的主張。這是他贊同的。但是,他又不同意赫胥黎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分為兩界,自然界是自然界,人類社會是人類社會這樣的兩分法。他同意斯賓塞所認為的自然進化是適用于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萬事萬物的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他又不接受斯賓塞把人類的社會弱肉強食視為理所當然的強權(quán)邏輯?!短煅菡摗凡⒉皇前言耆闹弊g過來,它是集合了各個大家的觀點進行選擇,進行提煉,把它總結(jié)之后形成了《天演論》,他宣揚的是適者生存的絕對性和與天爭勝的必要性。
他強調(diào),無論是草木蟲魚還是人類,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都是“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要積極地進取,這樣的話才能生存。倘若昧于時勢而無所作為,必將被淘汰出局。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是對于中國的社會非常有益的一個觀點。只有自強,只有進取才能生存,才能發(fā)展。民族要自覺自救,奮發(fā)圖強。這是當時《天演論》所演繹的主旋律,也適應了當時社會國家的那種狀態(tài)。
嚴復繼續(xù)強調(diào)因時而變。因時而變可以在社會各個領(lǐng)域當中來圖強圖變,但是他不贊成有激烈的社會革命。社會革命會導致什么呢?社會革命會導致黎明百姓遭殃。他也不贊同維新派康有為等人的大規(guī)模的制度變革。他認為,這種制度變革也不可能完全改變這個社會的現(xiàn)狀。因為這個社會的現(xiàn)狀是經(jīng)過了漫長歷史時期的沉淀和影響的,不可能完全通過一次變革就改變整個社會的面貌。所以他強調(diào)的是因時而變。他認為,當時的中國還不具備實行民主政體的條件,主張從根本上著手。怎么樣著手呢?你想改變這個政體,必須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是說變革,所有人的思想就可以馬上變革的,整個社會的形態(tài)都可以馬上變革的。他就想要通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來培育社會自新的機能。盡管承擔了階級革命啟蒙者的歷史重任,但是嚴復他自己又不承認,他認為他是一個一直置身于階級和民族群眾性斗爭之外的人。有人說嚴復晚年都落伍了,變成是一個復古者。其實不是這樣的,改變的只是世事,嚴復并沒有變,或者說嚴復他所抱持的思想,他心智的底色沒有變。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環(huán)境當中,尤其是經(jīng)過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社會政體形式的環(huán)境下,嚴復他所提倡的一些主張肯定不可能都實現(xiàn)。嚴復的悲劇是所有孤獨的思想者共同的宿命。他能洞察真理的邏輯,卻理解不了實踐的辯證法。所以,他的一些觀點完成了自己使命之后,就被歷史這種回溯裹脅而去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