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家和,我樂
鄧老一見我們,一邊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一邊大聲吩咐老伴,“我的娘家人來了,快快搞幾個菜!”坐下來,鄧老樂呵呵地和我們聊了生活中的瑣事。他說,前些年,村里兩位村民因為小事發(fā)生糾紛,互不相讓,產(chǎn)生械斗,已造成一方受傷。身體不比當年的他,硬是在大家的幫勸下,把兩人拉了開來,他先對受傷的一方說,接下來的日子,您安心養(yǎng)傷,不要找對方的麻煩,我會做好他的工作,讓他全額賠償您的醫(yī)藥費。爾后,他又到傷人的一方說,鄰里鄰居的,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一定要棍棒相見,在這事上,你傷了人家,你不占理,你得向人家道歉。在鄧老的反復勸說下,傷人的一方最終向傷者道歉。過了幾日,鄧老拿出部分勞模津貼來到受傷一方慰問說,對方已知錯了,委托我把醫(yī)藥賠償費送上來。受傷一方不明就里,熄了心頭怒火,兩方終不再起沖突。時至今日,雙方仍不知鄧老墊出了醫(yī)藥費,鄧老坦然地說,勞模津貼是國家給我的,能用它減少一點摩擦,讓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更和諧,這點津貼,用得值,我也樂!
村興民順,我愿
緊接著鄧老又向我們講述了另一件故事,說村里有一鄰居,因為土坯房改造,對現(xiàn)狀不滿,想要上訪。臨走前,到鄧老家中告別,委托鄧妻照顧其母幾天。鄧老奇怪,問明原由。鄧老勸他,你有什么需求,應及時對大家說出來,你這樣悶在心里,不聲不響就上訪,這樣越級上訪,增加了當?shù)卣穆闊?,到頭來還得他們給你解決,對你的事情沒有好處。你且相信我,我找個機會把你的需求反映一下,力爭把你的事情處理好。鄰居心里著急,聽了也很猶豫,苦于讀書不多,便有意上山拜菩薩卜兇吉決去向。鄧老知道后,連夜上山找到廟里管事的人,說明緣由,懇請幫忙把鄰居勸下來。他說,緩解一下情緒對鄰居有好處,不算欺騙,算這是菩薩普渡眾生善意的變通??!最終,鄰居終沒能上訪,鄧老帶他找到了村委會。村委會考慮到他訴求的合理事由,給予了解決。就這樣,一件上訪事件就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鄧老說,鄰居讀書不多,也不聽勸,情急之下,實在沒招,出此下策,應該也不算罪過吧!說完大笑。從他的笑聲中似乎感覺到一種村興民順的言表。
造林護綠,我守
鄧老把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在治山造林封山育林上了,一生無子,年老時挨靠著侄子生活,但他始終樂觀生活著。他說,他只做了他當年應該做的事情,并堅持下來了。如果不是國家這些年給了他這么多勞模津貼,他和老伴可能會成為侄子的拖累,感謝黨,感謝國家!多少年來,工會組織像親人般走訪,慰問,他很滿足,從不后悔。
我們問他有什么困難,他沉默了,不再笑呵呵地,把我們帶到他當年自己親手治理的山頭現(xiàn)場,當年栽種樹苗如今長成了參天的大樹,可他挺直的背影似乎有些佝僂了。他說,三十多年前,這里是水土流失嚴重的荒山地,他一直在這里治山種樹;三十多年后,這片林子滿目蔥翠,有一種很強的成就感,可這里還是集體林地,他說,還想拿當年勞動模范的獎章到縣林業(yè)部門去,申請把這片林地歸屬到自己林權(quán)證上,不為別的,他愿用剩余時間,像三十多年前一樣繼續(xù)陪伴守住這片綠色的林地,直到所終……
看著他寬大的手指骨節(jié),可能是當年治山造林患發(fā)關(guān)節(jié)炎的后遺癥,此時此刻,看,一片片綠葉萌動,聽,一陣陣林木濤聲,在這片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包圍中,我們的心情變得很沉,覺得工作做得還不夠,擔子還很重,應該為當年辛勤付出的那些勞模們,一如既往地當好“娘家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