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yǎng),某種意義上更是一種選擇。所謂選擇,就要有留有棄,有取有舍。作出正確的選擇,前提是要有正確的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寶貴,什么不重要;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領導干部在思考追求什么、成就什么、得到什么的同時,真的應該多捫心自問、多掂量掂量不做什么、不要什么、不選擇什么。
去非分之想。習近平同志曾說,我剛當干部時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干部就不要想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當干部。這句話說的是從政之先,心里就要想清楚要什么、不要什么。“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這句話講的就是要斷非分之想??壳趧诤椭腔圩非蟾嗟呢敻?、收入,本也是人之常情,但要看到,有度、適度才是福,多欲、縱欲終惹禍。其實,人的正常需求是十分有限的。“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把握一個“度”,十分重要,度內,也是分內;過度,即是非分。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一要清腦。“去”得堅決,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理想信念的堅定。而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所以要不斷加強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三個自信”,保持思想的純潔性,正確分辨、自覺遠離、堅決摒棄種種歪理邪說,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二要洗心。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吾日三省吾身”,自覺遠離名韁利鎖,世俗誘惑。要經常以凈之水、敬之劑、靜之巾,洗滌心靈,洗去私欲雜念,濾掉膚淺粗陋,除卻名塵利垢,使之保持一種清明清潔清爽的狀態(tài)。三要守正。“無事則生非”,要辦正事、務正業(yè),多琢磨工作,多思考問題,讓自己忙起來、充實起來,把精力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把心思用在素質提高上。
舍不義之財。金錢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但只有正當所得,才能受之坦然,用著踏實。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來路不明,不正,不干凈的,應一律拒絕,不以為可惜。
人生中有許多東西,不會舍棄,負擔會越來越沉重。有些不僅是負擔,日積月累,更會導致健康的傷害甚至生命的危險。不義之財,雖然帶來一時之快,但終將害人害己。
離無德之人。清末重臣曾國藩曾說過,“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有的領導干部跌入腐敗犯罪的泥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友不慎。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一定的權力,一般都會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想方設法套近乎、拉關系,先是花言巧語、小恩小惠,繼之吃吃喝喝、禮品紅包,甚至投其所好,金錢美色齊上陣,如果放松警惕,一定會被一步步攻陷,甚至走向不歸路。
做好“離”事,一要慎微。防微杜漸,從小處收緊防線,不該參加的飯局不去吃,不該出席的活動不捧場,不該得到的小利不沾手,不在小節(jié)上“失守”,防止“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避免說不清楚,陷入被動。二要慎染。環(huán)境的因素雖不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對人的影響不可不察。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都是當慎所染的道理。人雖無改變環(huán)境的絕對把握,但或多或少都有選擇的主動權。一方面,要多接受良好環(huán)境的影響,涵養(yǎng)正氣;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社會轉型期,不良的“染”呈無孔不入之勢,這種情況下更應當倍加警惕,不學習、不效仿、不沾染不良風氣,戒慎所染,守身如玉。三是慎友。選擇朋友要像古人講的“友直、友諒、友多聞”,交諍友、益友,有助于自己正德行、明得失、增才干。要遠離那些阿諛、引誘、拉攏的人,慎勿上當,掉入圈套。同時,做人要堂堂正正、明明白白,不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不搞那些庸俗的投桃報李、利益交換行為。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